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湖南大学-刑法学
10.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10.简述刑法中危害社会的行为。
10.简述不作为成立的条件。
简述我国《刑法》关于危害结果之规定的意义
11.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1.简述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
11.简述过于自信过失的成立特征。
11.简述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
11.简述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
1.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怎样理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认定及处罚原则。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和区别。
1.甲于1998年7月18日带邻居6岁儿童乙去海边游玩,乙初学游泳,跳入海中,愈游愈远,精疲力尽,险情出现,而甲水性极好,完全可以游到海中将乙救回,但他听之任之,导致乙被风浪卷走。甲是否具备犯罪的客观要件?
2. 某县幼儿教师邹某,于某日上午10时,带领幼儿4名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男,5周岁半)失足坠入路旁深约75公分的粪池。邹见状惊慌失措,只向行人大声呼救,但不肯跳入粪池内救幼儿。最后有一农民范某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但当幼儿被救上来后,幼儿已经停止呼吸。对邹某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
3. 张某,男,35岁。某日晚10时左右,天下着小雨,张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压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借宿的农民,原安排他在车库的马车上睡,后来他自行搬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盖脚睡在地上。在准备调头倒车时,张和同车的马,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在本案中,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4. 汽车司机张某驾驶“130”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将一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带人的刘某、李某撞倒,致刘某当场死亡、李某重伤,张某立即停车将李某抬到自的车上驶向医院抢救。途中张突然停车,将伤者李某扔在偏僻地段驾车逃窜,致李某死亡。司机张某驾车违章肇事撞人的行为和将伤者扔掉致其死亡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是否相同?如何处罚?
1.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2.过失犯罪和__________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3.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与 ,________与 。
4. 对于预备犯,______比照既遂犯_____、______或者______处罚。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___。
6.着手实行犯罪是指 的行为人开始实施 的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 的行为。
7.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和 两个阶段。
8.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主要区别是 。
9.对于未遂犯,______比照既遂犯______或者______处罚。
10.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在于______。
1.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 )过程中。 A.直接故意犯罪 B.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2.甲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邀约乙去望风。乙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3.胡某于某日晚潜入本厂财务科办公室行窃,当他将事先配制好的保险柜钥匙接触保险柜时,慑于法律的威力,他离开了现场。其实,他所要打开的保险柜内没有任何物品。胡某的行为属于( )。 A.不认为是犯罪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4.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 )。 A.犯罪预备 B.犯意表示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5.某晚甲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当其中一扇窗刚打开时,正在睡觉的妇女突然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6.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在尾随程中甲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为避免罪行暴露,甲匆匆离去。其实甲是作贼心虚,他身后根本没有人。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 C.构成抢劫罪(犯罪中止) D.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7.甲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法医鉴定,乙是因窒息死亡。甲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D.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
8.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甲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 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 D.构成盗窃罪(犯罪未遂)
9.甲用枪杀乙。枪中装有6发子弹,甲朝乙开了一枪,未击中乙,即被人发现而制止。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0.甲某精心准备窃取银行客户的密码,晚上在家中利用互联网将客户账上的10万元转入自己的账户。其妻子发觉后极力劝阻,甲某悔悟,又将10万元转入客户的账户。甲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11.张某意图杀害李某,某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 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12.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为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 )。 A.结果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目的犯
13.甲与乙有仇,遂寻机报复。某日凌晨2点甲携带匕首到乙家寻仇,却发现乙与邻居四人打麻将,只得返回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14.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听有人敲门,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5.甲蓄意盗窃,于深夜潜入本单位的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 )。 A.盗窃既遂 B.盗窃预备 C.手段不能犯未遂 D.对象不能犯未遂
16.甲某蓄谋杀害同室居住的乙某,有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某有急事没有吃饭,甲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意外事件
17.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 ) A.应当不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8.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 )。 A.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B.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是否完成
19.李某因赌博受到领导批评后,萌生报复之念,欲将单位仓库焚烧。某日拂晓,李某潜入库房,在其点着火后,突然听到窗外似有人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的行为属 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20.张某从邻居男孩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该男孩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成功,准备回家加工后继 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盗窃预备 B.盗窃未遂 C.盗窃中止 D.意外事件
1.下列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的有( )。 A.为杀人而盗窃枪支的行为 B.为实施恐怖活动犯罪而组织恐怖组织的行为 C.为实施扒窃而练习扒窃技术的行为 D.接近被害人的行为
2.甲把假枪当成真枪杀乙。杀乙时又把丙的尸体当成了乙。他正欲开枪时,被丁阻止。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 )。 A.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B.对象不能犯未遂 C.实行终了的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3.甲把白糖当成砒霜投放于乙的食物中,欲杀死乙。乙因胃口不好,将食物给自己的狗吃了。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 )。 A.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D.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