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陕西中医药大学-温病学

33. 吴鞠通指的“辛凉轻剂”是( ) A.银翘散 B.桑菊饮 C.白虎汤 D.桑杏汤
34. 提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的医家是( ) A.章虚谷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35. 夏季患者见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舌红绛,苔黄燥,其病机为( ) A.暑入心营 B.阴虚火炽 C.暑伤心肾 D.邪留阴分
36.暑伤肺络称为( ) A.暑风 B.暑瘵 C.暑秽 D.冒暑
37.治疗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方剂是( ) A.生脉散 B.参附龙牡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王氏清暑益气汤
38.温疫的特点是 ( ) A.发病急骤 B.有强烈的传染性 C.可以引起大流行 D.病情多较险恶 E.属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
39.温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 A.从外感受 B.致病迅速 C.部位有别 D.变化较快 E.性质属热
40.使用清营凉血法应注意的事项有( ) A.热在气分而未入营血者,不可早用 B.清营凉血法只适用于热入营血分证 C.挟湿者,慎用 D.若气分邪热仍盛 者,需配合清气法 E.热势不甚者不宜用
41.和解祛邪法适用于( ) A.邪留三焦 B.热郁胆腑 C.邪郁少阳 D.邪结肠腑 E.邪伏膜原
42.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具有( ) A.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B.腹满胀痛,口渴不多饮 C.大便泄泻,色黄热臭 D.苔黄焦燥,脉沉弱 E.肛门 灼热
43.邪在下焦,主要为—————、—————脏腑的病变。
44.肠腑热结而阴液亏虚证的治法是—————————。“增水行舟”法的适应证是———————
45.烂喉痧是感受————————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腐烂、———————— 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46.化斑汤是由白虎汤加犀角、生地。
47.风温病后期易伤肝肾之阴。
48.蒙上流下
49.逆传心包
50.内闭外脱
51.风热邪袭肺卫、燥热邪袭肺卫、湿热袭于卫表其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52.“治上焦如羽”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三张方剂。
53.论述温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特点
54.论述温病中痉的分类、原因、表现、治法、代表方剂
55.陈某,女,10 岁,咳嗽 3 天,于 2001 年 9 月 10 日初诊。 患者于 3 日前因外出郊游,出现咳嗽,少痰,自觉全身轻微怕冷,测体温 37.8℃,咽干鼻燥,口渴,头痛少汗,舌边尖红, 苔薄白欠润,脉右寸数大。家人给予银翘制剂治疗,病略有好转,但上症仍存。胸透正常,血象无异常。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1. 轻清宣气法的使用应是( ) A.热郁胸膈,气失宣畅 B.热入阳明,邪热炽盛 C.邪热内蕴,郁而化火 D.湿温初起,侵于卫表
2. 风温证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其病机是( ) A.热陷心包,阳明腑实 B.热陷心包 C.阴亏肠燥 D.阳明腑实
3. 下列哪些不是对暑风的描述( ) A.多发生于小儿 B.暑风就是暑痫 C.暑热亢盛引动肝风即为暑风 D.治宜清泄暑热,镇肝熄风
4.春温身热夜甚,少腹硬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紫绛,脉沉实。治宜( ) A.通下泄热,活血逐瘀 B.清营养阴,清心开窍 C.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D.豁痰开窍,化瘀散结
5.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发病因素( ) A.体质因素 B.自然因素 C.社会因素 D.气候因素
6.《时病论》的作者是( ) A.雷丰 B.吴又可 C.吴鞠通 D.王孟英
7.温病学中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专著是( ) A《温疫论》 B.《温病条辨》 C.《温热论》 D.《湿热病篇》
8. 下列哪项不是湿温初起的禁忌( ) A 苦寒攻下 B.滋养阴液 C.辛温发汗 D.宣化表里之湿
9.温病过程中的发热,是由于感受温邪后,机体对温邪的一种什么样的反应( )。 A.变态反应 B.全身性的反应 C.局部反应 D.正气的反应
10.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 王安道
11.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体系中摆脱出来(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12.下列哪一项属于暑热与风热之邪致病的共同特点( ) A.首犯肺卫 B.变化迅速 C.发自阳明 D.兼挟湿邪
13.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A.多从口鼻上受 B.病位以肺为主 C.初起临床必有咳嗽少痰,鼻干咽燥风症 D.病程中易耗气伤津
14.下列哪项不是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辨证意义( ) A.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理变化 B.指出发病类型 C.明确病变部位 D.为确立治法提供依据
15.三焦辨证中,温病极期阶段指的是( ) A.上焦邪热壅肺的病变 B.上焦手厥阴心包络的病变 C.中焦手阳明大肠的病变 D.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气分之发热( ) A.壮热 B.身热不扬 C.身热夜甚 D.日晡潮热
17.温病邪在气分的脏腑部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胃 B.大肠 C.脾 D.肝
18.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表示( ) A.心火上炎 B.胃阴衰亡 C.心营热毒极盛 D.素体阴虚,心经郁火
19.牙齿光燥如石,可见于( ) A.胃火冲激 B.肾阴枯竭 C.胃热津伤 D.肾火上炎
20.“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语出( ) A.吴又可 B.陆子贤 C.余师愚 D.章虚谷
21.温病发斑的病机在于( ) A.胃热炽盛,内迫营血 B.风热郁肺,内窜营分 C.血络损伤,瘀血内阻 D.肺热热盛,内迫血分
22.湿热病后期,胃气未醒,余邪未尽,治宜选( ) A.三才汤 B.益胃汤 C.薛氏五叶芦根汤 D.李氏清暑益气汤
23.透表清暑的代表方剂是( ) A.银翘散 B.白虎汤 C.新加香薷饮 D.藿朴夏苓汤
24.症见恶寒微热,头昏重如蒙,身体困重,四肢酸楚,少汗,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等。代表方是( ) A.藿朴夏苓汤 B.新加香薷饮 C.三仁汤 D.雷氏宣透膜原法
25.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因( ) A.外感风温时毒 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
26.暑入心营的治则是( ) A.凉营泄热,清心开窍 B.清营泄热,凉肝息风 C.清营泄热,透转气分 D.清营泄热,芳香辟秽
27.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 ) A.倦卧肢厥 B.汗多气短促,脉微细 C.脉细数 D.昏愦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