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回答 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2.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回答 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有存在主题的书写。
3.回答 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作品中,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4.回答 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5.从《黄泥街》到《突围表演》,再到《思想汇报》,回答 小说在描画人类突围困境和实现自我认识的艰辛历程上,完成了一个近似“人性三部曲”的作品系列。
6.90年代后,回答 开始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7.回答 的《爸爸爸》《归去来》不仅在学习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方面借鉴良多,而且更为作品注入了意蕴丰厚的生命哲学等主题内涵。
8.以回答 的《妻妾成群》《红粉》和叶兆言的《半边营》《十字铺》为代表,这种注重历史内容与人性探幽的创作倾向,也反映了先锋作家在创作实践中从形式向故事的回归。
9.以1987年《回答 岁出门远行》发表为标志,余华正式开始了先锋小说的创作阶段。
10.在《回答 》这部余华自称是“望不到尽头的小说”中,叙述“统治”了他的写作。
1.1977年底,刘心武在文学界乃至全社会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的短篇小说是( )。 选择一项: A. 《天云山传奇》 B. 《伤痕》 C. 《班主任》 D. 《蝴蝶》
2.蒋子龙的“改革文学”代表作是( )。 选择一项: A. 《乔厂长上任记》 B. 《花园街五号》 C. 《新星》 D. 《沉重的翅膀》
3.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 选择一项: A. 《美食家》 B. 《黑骏马》 C. 《棋王》 D. 《烟壶》
4.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有《文化苦旅》《白鹿原》《尘埃落定》《马桥词典》《日光流年》等,其中,《文化苦旅》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阿来 B. 阎连科 C. 韩少功 D. 余秋雨
5.《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方方 B. 池莉 C. 刘恒 D. 苏童
6.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某杂志1989年第3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家杂志是( )。 选择一项: A. 《十月》 B. 《收获》 C. 《当代》 D. 《钟山》
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 选择一项: A. 《红粉》 B. 《妻妾成群》 C. 《罂粟之家》 D. 《米》
8.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小说《红粉》和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的小说《米》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刘震云 B. 王安忆 C. 苏童 D. 余华
9.以相当平实的笔触,记录普通工人印家厚“烦恼人生”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刘震云 B. 方方 C. 刘恒 D. 池莉
10.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 选择一项: A. 《一地鸡毛》 B. 《太阳出世》 C. 《不谈爱情》 D. 《烦恼人生》
1.“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B. 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 C. 刘心武的《班主任》 D. 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新星》 B. 《李顺大造屋》 C.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D. 《芙蓉镇》
3.“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蝴蝶》 B. 《花园街五号》 C. 《乔厂长上任记》 D. 《沉重的翅膀》
4.“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商州初录》《最后一个渔佬儿》《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棋王》《钟鼓楼》和(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神鞭》 B. 《美食家》 C. 《黑骏马》 D. 《烟壶》
5.“女性文学”的代表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铁凝的《麦秸垛》 B.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C.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D. 王安忆的《小城之恋》
6.池莉的“生活流”小说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一地鸡毛》 B. 《不谈爱情》 C. 《太阳出世》 D. 《烦恼人生》
7.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风景》 B. 《乌泥湖年谱》 C. 《手机》 D. 《祖父在父亲心中》
8.池莉小说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不谈爱情》 B. 《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C. 《太阳出世》 D.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9.从1989年发表开始,刘震云发表了“官场”系列小说,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官人》 B. 《塔铺》 C. 《官场》 D. 《头人》
10.刘震云是近年频频“触电”的著名作家,他的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的小说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手机》 B. 《我叫刘跃进》 C. 《红粉》 D. 《红高粱》
1.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 )。 选择一项: A. 《香山红叶》 B. 《雪浪花》 C. 《泰山极顶》 D. 《荔枝蜜》
2.散文《长江三日》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刘白羽 B. 秦牧 C. 吴伯箫 D. 杨朔
3.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 )。 选择一项: A. 《歌声》 B. 《北极星》 C. 《窑洞风景》 D. 《菜园小记》
4.《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小米的回忆》等广受读者喜爱的往事漫忆类散文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吴伯箫 B. 曹靖华 C. 杨朔 D. 秦牧
5.《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通讯化”散文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魏巍 B. 曹靖华 C. 刘白羽 D. 秦牧
6.《怀念萧珊》《干校六记》《云梦断忆》《雾失楼台》等作家个人的回忆、反思、自剖,以及人生经验的总结是对“转折”时代的历史激变的最先“回应”。其中,《雾失楼台》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黄秋云 B. 杨绛 C. 巴金 D. 陈白尘
7.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的作家是( )。 选择一项: A. 王小波 B. 贾平凹 C. 韩少功 D. 余秋雨
8.早年以诗名世,中年以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驰誉海内外,晚年又以学术文化随笔赢得广大读者的景仰,既精通梵语、巴利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又涉及学术研究诸多领域,学贯东西,兼知古今,以博通专精著称,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均有建树的老生代散文家是( )。 选择一项: A. 贾平凹 B. 金克木 C. 余秋雨 D. 张中行
9.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 选择一项: A. 《月迹》 B. 《秦腔》 C. 《商州》 D. 《丑石》
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 )。 选择一项: A. 于坚 B. 周涛 C. 余秋雨 D. 贾平凹
1.杨朔散文的主要作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雪浪花》 B. 《荔枝蜜》 C. 《茶花赋》 D. 《红玛瑙》
2.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是(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记一辆纺车》 B. 《窑洞风景》 C. 《菜园小记》 D. 《社稷坛抒情》
3.张洁的散文题材丰富,视域广阔,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我最爱的是这张餐桌》 B. 《我是你灵魂上的朋友》 C. 《爱是不能忘记的》 D.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4.金克木的散文随笔集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文化的解说》 B. 《徐祖正教授》 C. 《华梵灵妙》 D. 《天竺旧事》
5.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文明的碎片》 B. 《风雨天一阁》 C. 《山居笔记》 D. 《文化苦旅》
6.十七年时期在散文创作上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家主要有吴伯箫、曹靖华、魏巍和(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杨朔 B. 刘白羽 C. 韩少功 D. 秦牧
7.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散文创作中,老作家的人生反思作品主要有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和(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杨朔的《香山红叶》 B. 孙犁的《亡人逸事》 C. 巴金的《怀念萧珊》 D. 杨绛的《干校六记》
8.在新时期的文坛上,聚集着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其中,艺术家兼作家主要有吴冠中和(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黄永玉 B. 巴金 C. 黄苗子 D. 郁风
9.杨绛的创作涉及戏剧、小说、散文,以及文艺批评和翻译。80年代初,70高龄的她又创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作品,如(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长篇小说《洗澡》 B. 诗集《游牧长城》 C. 散文《干校六记》 D. 散文集《我们仨》
10.新时期的中青年女性散文作家主要有宗璞、张抗抗、王安忆和(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郁风 B. 铁凝 C. 斯妤 D.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