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 中国法制史

11. 奴隶制五刑包括( )。
A. 笞 B. 劓
C. 墨 D. 宫
秦朝规定的作刑(徒刑)有( )。
A. 城旦 B. 鬼薪
C. 司寇 D. 罚 作
汉律六十篇包括( )。
A. 《九章律》 B. 《朝律》
C.《傍律》 D.《贞观律》
所谓的“杂抵罪”,就是以( )来抵罪的总称。
A. 夺爵 B. 除名
C. 免官 D. 流权
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
A. 律 B. 令
C. 格 D. 式
唐朝御史台下设三院,包括( )。
A. 台院 B. 殿院
C. 大理院 D. 察院
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敕、令、格、式外,还有( )。
A. 看详 B. 断 例
C. 指 挥 D. 申明
清朝的死刑监候会审制度包括( )。
A. 三司会审 B. 秋审
C. 朝审 D. 热审
太平天国的死刑执行方式包括( )。
A. 点天灯 B. 醯
C. 剥皮 D. 桩沙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调解种类有( )。
A. 民间调解 B. 群众团体调解
C. 政府调解 D. 司法调解
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道程序,即“
22. 春秋时期邓析作 ,是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中国明清时期比绞斩还重的生命刑是
“十恶”之首是
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四指示》颁布于 年 的 5 月 4 日 。
三重选官法
《天朝田亩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与内容。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
A. 昏 B. 墨
C. 贼 D. 杀
商朝法律的总称是( )。
A. 禹刑 B. 九刑
C. 汤刑 D. 宫刑
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
A. 不抑兼并 B. 田里不鬻
C. 永业田 D. 禁 權
秦朝掌握最高司法权的是( )。
A. 廷尉 B. 皇帝
C. 大理寺卿 D. 御史大夫
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外,死刑的处决须在( )进行。 A. 夏至 B. 春分
C. 立冬 D. 霜降后冬至前
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
A.《大业律》 B.《开皇律》
C.《九章律》 D. 《贞观律》
编敕和以敕代律是( )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
A. 隋朝 B. 唐朝
C. 西晋 D. 宋朝
《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
A. 篇目改为七部分 B.《名例律》列于律首
C. 律后附敕 D. 律疏结合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传统法典是(
A. 《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 《大清新刑律》 D.《大清民律草案》
10. 1923年颁布的( )又被称作“贿选宪法”。
A.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帝国宪法草案》 D.《中华民国宪法》
商朝的立法主要有( )。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吕刑》
秦朝的经济立法已相当丰富,内容涉及(
A. 自然资源保护 B. 农业生产管理
C. 官营手工业管理 D. 市场贸易管理
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A. 律 B. 令
C. 科 D. 比
开皇律》最早确定封建制五刑,除死刑、流刑外,还包括( )。
A. 徒刑 B. 杖刑
C. 笞刑 D. 鞭刑
15. 唐律除了规定“八议”特权外,还规定了( )法律特权。
A. 请 B. 减
C. 赎 D. 官 当
宋朝为了加重对“盗贼”的处刑,先后实行了( )。
A. “重法地”法 B. “盗贼重法”
C. 折杖法 D. 族夷
元朝按民族标准把民众划分为四等人,即( )。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汉人 D. 南人
明朝特有的特务司法审讯机构是指( )。
A. 通政使 B. 东厂
C. 西 厂 D. 内行厂
清朝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 )。
A.《苗例》 B. 《元典章》
C.《回疆则例》 D.《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做出的针对性的规定包括(

A. 实行实质上的责任内阁制 B. 扩大参议院职权
C. 规定了《人民》 一章 D. 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法经》的第一篇是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 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汉朝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缘起于
明清时期,遇有重大案件,由 会审。
中国历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
廷 尉
《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与历史意义。
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神权法 B. 明德慎罚
C. 义刑义杀 D. 法令由一统
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鼎的人是( )。
A. 赵鞅 B. 叔向
C. 邓驷歇 D. 子 产
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了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
A. 仆区法 B. 法经
C. 秦律 D. 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