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常见通假字正确的有() A. )被——披 B. )畔——叛 C. )要——邀 D. )说——悦
下列为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有() A. )吾 B. )余 C. )尔 D. )朕
下列为古代汉语常见指示代词有() A. 其 B. 诸 C. 之 D. 彼
下列为古达汉语常见语气词的有() A. 啊 B. 也 C. 矣 D. 哉
下列句中含使动用法的有()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秦王环柱而走 C. 共其乏困 D. 太子迟之
下列句中含词类活用的有() A. 披坚执锐 B.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有()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行李之往来 D.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下列为字书类工具书有() A. 《说文解字》 B. 《经籍训诂》 C. 《康熙字典》 D. 《汉语大字典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中“得失”是(??? ) A. 两个单音词 B. 一个复音词 C. 连绵字 D. 偏义副词
古代汉语中“第”常见的词义有() A. 等级 B. 只是 C. 住宅 D. 评定等级
古代汉语中“吊”的常见词义有() A. 慰问 B. 安慰 C. 悼念 D. 悲伤
下列常见通假字正确的是() A. 说通“悦” B. 蚤通“早” C. 董通“懂” D. 要通“邀”
. 古代汉语中“顿”的常见用法有() A. 扣,磕 B. 整顿 C. 停留 D. 倒下
下列表示时间短暂的是() A. 俄而 B. 顷刻 C. 俄顷 D. 快然
. 下列句中,“恶”表示“哪里,怎么”的是() A. 岁恶不入 B. 彼且恶乎待在 C. 兄故弱,恶能多樵 D. 今子美而我恶
古代汉语中“尔”可作() A. 第二人称代词 B. 指示代词 C. 语气词 D. 词尾助词
下列句中,“方”为副词用法的是() A.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B. 见有人方引婴欲投之江中 C.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代汉语中“讽”常见的意义有() A. 劝告 B. 暗示 C. 诵读,背诵 D. 讽刺
古代汉语中“购”常见的意义有() A. 悬赏 B. 重金征求 C. 重金收买 D. 讲和
下列属于辞书类工具书有() A. 《方言》 B. 《尔雅》 C. 《辞源》 D. 《释名》
下列属于韵书类工具书有() A. 《广韵》 B. 《佩文韵府》 C. 《广雅》 D. 《辞海》
下列属于目录书类的有() A.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B. 《十三经索引》 C. 《全唐诗》 D. 《古代小说集成》
下列为史志书目的有() A. 《汉书.艺文志》 B. 《隋书.经籍志》 C. 《后汉艺文志》 D. 《三国艺文志
下列为丛书文献的有() A. 《四库全书》 B. 《四库备要》 C. 《古逸丛书》 D. 《十三经注疏》
下列专门讨论虚词的工具书有(??? )。 A. 《说文解字》 B. 《尔雅》 C. 《经传释词》 D. 《助字辨略》
“六书”中属于用字法的是(????? )。 A. 假借 B. 象形 C. 会意 D. 转注
下列句中使用指事造字法的是(?????? )。 A. 炙 B. 本 C. 上 D. 山
下列句中“且”字解释为“将要”的有(??? )。 A. 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B.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D.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下列句中加线“以”表示原因的有(??? )。 A.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魏策四》) B.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 C.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 D. 扶舒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下列句中,属于名词使动用法的句子是(?? )。 A.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B. 曹子手剑而从之。(《左传?庄公十三年》) C. 天子不得而臣之,诸侯不得而友之。(《新序?节士》) D.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下列句中,属于名词意动用法的句子是()。 A.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B.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史记?扁鹊列传》) C.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柳宗元《封建论》) D.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下列句中,含有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 A.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B. 刘豫臣事丑虏。(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C.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下列各句中,名词用做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 A. 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B.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同上) C.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同上) D.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同上)
下列句子中,名词充当状语而表示待人接物态度的句子是( )。 A.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B. 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史记?田单列传》) C.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D. 入辕门,无不膝行向前。(《史记?项羽本纪》)
下列各句中,名词用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 B.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C. 令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下列各句中,名词用做意动的句子是(? )。 A.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B.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同上) C.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D.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汉书?苏武传》)
下列各句中,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的句子是( )。 A.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B.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C. 先生举手出狼。(马中锡《中山狼传》) D. 夜半时,击鼓起士。(《汉书?李陵传》)
下列句中,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的句子是( )。 A. 则与斗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B.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C.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D. 朝廷录其忠,赠朝奉郎,官其二子。(《宋史?李涓传》 )
下列句子中,属于动词的为动用法的句子是()。 A. 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左传?成公二年》) B. 吾非悲刖也。(《韩非子?和氏》) C. 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D. 相如固止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下列各句中,动词用做使动的句子是( )。 A.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B.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C.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 D.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汉书?苏武传》)
下列句子中,动词用做为动的句子是( )。 A. 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B. 提弥明死之。(《左传?宣公二年》) C. 弃疾曰:“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D.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下列各句中,动词用做名词的句子是(? )。 A. 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B. 公子自知以毁废,乃谢病不朝。(《史记?魏公子列传》 C.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D.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五年》)
下列各句中,动词活用为使动的句子是( )。 A.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税,广畜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 B.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苏洵《朋党论》) C.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二主,观祸败。(《汉书?苏武传》) D. 栅淮,以遏东兵。(《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下列各句中,动词用做为动的句子是(??? )。 A.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B. 贪夫殉财。(柳宗元《辩鴞冠子》) C. (灌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吕氏春秋?制乐》)
下列句子中,属于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的是(BD )。 A.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B.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C. 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从军行》) D.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下列句子中,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句子是()。 A. 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B.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C.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D. 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下列各句,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是(? )。 A.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 B. 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 C.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战国策?燕策》) D.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下列各句中,形容词用做意动的句子是( )。 A.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B.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同上) C. 孟尝君怪之。(同上) D.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者乎?(同上)
下列各句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 A.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苏洵《朋党论》) B.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晁错《论贵粟疏》) C.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同上) 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也。(《史记?项羽本纪》)
下列工具书,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 《新华字典》 B. 《古汉语虚词》 C. 《中国大百科全书》 D. 《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