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安交通大学------无机

在主量子数为4的电子层中,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 C )。 A .18 B .24 C. 32 D. 36
速率常数k是一个(D) A 无量纲的参数 B 量纲为mol·L-1·s-1 C 量纲为mol2·L-1·s-1 的参数 D 量纲不定的参数
已知某一反应 A + B →C 的E正=50kJ/mol,则该反应的E逆为(D) A.-50KJ/mol B.< 50KJ/mol C.> 50KJ/mol D.无法确定
下列物质中与Cl2作用能生成漂白粉的是( D ) A CaCO3 B CaSO4 C Mg(OH)2 D Ca(OH)2
下列物质热分解温度最高的是( D ) A MgCO3 B CaCO3 C SrCO3 D BaCO3
以下四种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B ) A Ba(OH)2 B CsOH C NaOH D KOH
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作用是( D ) A 消毒 B 漂白 C 保温 D 吸收紫外线
亚硫酸盐用作漂白织物的去氯剂是利用其( B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水解性 D 不稳定
在低温下已制成FOH,但很不稳定,在室温时与水反应立即放出氧气,其中元素氧的氧化数为(D) A 0 B -1 C +2 D -2
水具有特别好的溶解性能是基于(C) A 水具有高的配位能力,即对电子对接受体及电子对给予体具有强配位能力. B 水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使离子在水中的吸引力很小. C 以上两种原因. D 不能确定.
CO对人体的毒性源于它的( C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加合性 D 极性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π34的是(D) A SO2 B NO2- C HNO3 D NO3-
工业上生产硫酸不用水吸收三氧化硫,原因是(D) A 三氧化硫极易吸水,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B 大量的热使水蒸气与三氧化硫形成酸雾液滴. C 液滴体积较大,扩散较慢,影响吸收速度与吸收效率. D 以上三种都是.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D )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B 催化剂加快正反应的速度,降低逆反应的速度。 C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使CO2(g)和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也最大;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ΔH < 0,反应达到平时,正确的说法是( AD ) A增加A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K值不变 B增加压强,正反应速度增大,逆反应速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C使用正催化剂,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D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度都减慢,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在反应:CO2(g)+C(s) 2CO(g),ΔH >0,反应达到平时,则( AD ) A.降低压力,n(CO)增大 B.降低压力,n(CO)减小 C.升高温度,n(CO2)增大 D.升高温度,n(CO2)减小
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C(s) + O2(g) CO2(g)的速率增加的是( ACD ) A.增加压力 B.增加固体碳的用量 C.将固体碳粉碎成细小的颗粒 D.升高温度
根据吕查得里原理,讨论下列反应: 2Cl2(g)+ 2H2O(g)4HCl(g)+ O2(g); △rHmΘ> 0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 下面讨论错误的是( ACD ) A 增大容器体积 , n(H2O,g)增大 B 加入O2 , n(HCl)减小 C 升高温度, KΘ减小
有基元反应,A+B=C,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 ) A 此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B 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的浓度增加一倍,都将使反应速度增加一倍 C 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则反应速度也将减半 D 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增大一倍,则反应速度增大两倍,
下列关于碱金属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BD ) A 化学性质都很活泼 B 都是强还原剂 C 都能在氧气里燃烧生成M2O(M为碱金属) D 都能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来表示的是( ABD ) A Ba(NO3)2 + H2SO4 = BaSO4↓+ 2 HNO3 B.BaCl2 + Na2SO4 = BaSO4↓+ 2 NaCl C.Ba(OH)2 + H2SO4 = BaSO4↓+ 2 H2O D.BaCl2 + H2SO4 = BaSO4 + 2 HCl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 ) A 原子半径是Li>Na>K>Rb>Cs B 同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 C 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是Li+<Na+<K+<Rb+ D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是Li<Na<K<Rb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C)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 + 2H+ = Cu2+ + H2↑ B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HCO3 -+ H+ = CO2↑ + H2O C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CaCO3 + 2H+ = Ca2+ + H2CO3 D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混合: CuSO4 + S2- = CuS↓+ SO42-
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BCD ) A 氧化性增强 B 原子半径增大 C 失电子能力增大 D 还原性增强
.关于Na2CO3的水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Na2CO3水解,溶液显碱性 B 加热溶液使Na2CO3水解度增大 C Na2CO3的一级水解比二级水解程度大 D Na2CO3水解溶液显碱性,是因为NaOH是强碱
金属钠比金属钾( ABD ) A 金属性弱 B 还原性弱 C 原子半径大 D 熔点高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生成NaOH的是( ACD ) A Na和H2O B Na2SO4 溶液和Mg(OH)2 C Na2O和H2O D Na2CO3 溶液和Mg(OH)2
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CD ) A.都是银白色的轻金属 B.熔点都很低 C.都能在氧气里燃烧生成M2O(M为碱金属) D.其焰色反应都是黄色的。
决定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能量的主要因素是( AB ) A 电子层,B 电子亚层,C 电子云的伸展方向,D 电子的自旋状态
.原子中电子的描述可能的量子数组合是( AB ) A210+ B 300- C 230- D 44-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 A 原子中运动电子的能量只取决于主量子数n B 多电子原子中运动电子的能量不仅与n有关,还与l有关 C 波函数由四个量子数确定 D 磁量子数m表示电子云的形状。
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一个4s电子的原子可能是( ABC ) A K ,B Cr ,C Cu ,D 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原子轨道与波函数是同义词, B 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可决定一个特定原子轨道的大小.形状和伸展方向。 C 核外电子的自旋状态只有两种, D 电子云是指电子在核外运动像云雾一
下列有关氧化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CD ) A 主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一般等于其所在的族数 B 副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总等于其所在的族数 C 副族元素的最高氧化值一定不会超过其所在的族数 D 元素的最低氧化值一定是负数
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正确的是( ACD ) A.1s22s22p3 B.1s22s22p62d1 C.1s22s22p63s1 D.1s22s22p63s23p63d54s
钙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AD ) A.CaO ,B.CaO2 ,C.Ca2O3 ,D. Ca3N2
实验室中熔化苛性钠,不可选用( ABC )坩埚。 A.石英坩埚         B.瓷坩埚            C.玻璃坩埚        D.镍坩埚
下列各酸中,( BD )属于一元酸。 A.H3PO3  B.H3PO2 C.H3PO4 D.H3BO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 )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B.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可得原硅酸 C.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酸性比碳酸强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溶于任何酸
.HgS能溶于王水,是因为( ABC )。 A 酸解 B 氧化还原 C 配合作用 D 上述原因都不对
下列硫化物中,难溶于水的黑色沉淀有( AC ) A PbS B ZnS C CuS D K2S
下列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CD ) A FeCl2+Na2S 2NaCl + FeS↓ B Na2SO3+SNa2S2O3 C 2Fe+3SFe2S3 D 3S+4HNO3+H2O3H2SO3+4NO
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对离子能共存的是( BD ) A SO32-与MnO4-       B NO3+与Ag+ C SO4-与Ba2+             D CO32-与Ca2+
对于合成氨反应,下列哪种条件可提高转化率( AB ) A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力 C 使用以铁为主的催化剂 D 降低压力
下列物质中属于过氧化物的是( AB )。 A Na2O2 B BaO2 C KO2 D RbO2
下列硫化物在水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是( AB )。 A Al2S3 B Cr2S3 C Na2S D ZnS
原子中3d半充满的元素是(AB) A.Cr B.Mn C.Cu D.Fe
在配合物[Co(NH3)3H2OCl2]中,中心离子是Co2+,配位体是(ABC) A. NH3 B H2O C. Cl- D. NH4+
配合物Fe(CO)5中,金属Fe与CO的结合是靠(BD) A. σ键 B σ配键 C. π配键 D. 反馈π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