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劳动争议处理

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 )。
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
E.劳动行为能力
非全日制用工表述正确的有( )
A.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B.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不受限制。
C.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D.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可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不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 )。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
E.丧失行为能力人
不属于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有(   )
A.律师事务所文员
B.现役军人
C.农业劳动者
D.与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人
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 )。
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
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一定条件,下列符合担当仲裁员条件的是( )
A.曾任审判员的
B.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C.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三年的
D.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 )用工方式大量增加。
A.劳务派遣
B.外包
C.非全日制
D.正式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 )
A.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
B.短期合同减少
C.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
D.劳动争议数量大幅增加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因( )发生的劳动争议。
A.执行劳动合同
B.变更劳动合同
C.解除劳动合同
D.终止劳动合同
E.修订劳动合同
( )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仲裁委员会公告送达仲裁文书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视为送达的日期是( )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中国已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
A.一调一裁一审
B.三调一裁两审
C.一调两裁两审
D.一调一裁两审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共同参与决定。
A.企业
B.员工
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
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劳动报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包括:( )
A.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B.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C.劳动者个人按照规定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D.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在我国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执行组织是( )
A.各级劳动行政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
D.各级公安机关
在我国,由于( ),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A.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较低
B.劳动力供大于求
C.劳动者的政治地位较低
D.劳动者的法律地位较低
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减少劳动报酬的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规则是( )
A.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B.由劳动者负举证责任
C.出用人单位、劳动者共同负举证责任
D.谁主张,谁举证
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调整。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是指( )。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D.口头合同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
A.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向第三方申请调解解决
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
A.劳动法律形式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一般仲裁庭的组成人员是( )
A.1人
B.3人
C.5人
D.7人
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按撤诉处理的情形为( )
A.原告经传票传唤不到庭的
B.原告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
C.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D.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的
狭义的劳动争议调解是指( )
A.人民法院的调解
B.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合议制
B.独任制
C.复合制
D.多层制
我国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 )
A.协商
B.调解
C.劳动仲裁
D.诉讼
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 )
A.一调一裁一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B.一调一裁一审
C.一调一裁两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D.一调一裁两审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是( )
A.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和政府代表
B.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
C.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而的代表
D.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政府代表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性质是( )
A.民间机构
B.准司法机构
C.国家机关
D.特殊的事业单位法人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是( )
A.行政性
B.司法性
C.民间性
D.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执法行为
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的未成年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l8周岁
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
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
上下级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繁简程度来纵向确定受理范围的管辖是指( )
A.地域管辖
B.级别管辖
C.移送管辖
D.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因发现对该案件本法院没有管辖权,而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这种管辖叫( )
A.地域管辖
B.级别管辖
C.管辖权转移
D.移送管辖
人民法院收到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起诉状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 )
A.在5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B.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C.在10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D.在15甘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牛时,审判人员的回避,由( )
A.合议庭决定
B.审判长决定
C.人民法院院长决定
D.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人民法院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视为送达的日期是( )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年休假加班工资包含( )支付?
A.本人工资的300%
B.当日工资的300%
C.当日工资的400%
D.当日工资的200%
南特别仲裁庭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是指职工人数在( )
A.1O人以上
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50人以上
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 )天。
A.56天
B.90天
C.105天
D.120天
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分别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该案件应当由(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D.几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 )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A.二年
B.三年
C.二年以下
D.二年以上
劳动争议仲裁中,委托代理人的产生是基于( )
A.法律规定
B.亲权
C.当事人委托
D.仲裁委员会指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_____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
A.5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20日内
劳动争议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当事人接到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对被申请人( )。
A.驳回申诉
B.延期审理
C.作缺席裁决
D.按撤诉处理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是( )
A.一经送达当事人
B.当事人收到调解书15日后
C.当事人收到调解书30日后
D.当事人不向人民法院起诉时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的构成是( )
A.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门
B.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
C.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D.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是( )
A.作出裁决书之日
B.一经送达当事人
C.当事人收到裁决书l5日后不向人民法院起诉
D.当事人收到裁决书30日后不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具有( )
A.强制执行力
B.自觉履行的后果
C.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同等的法律后果
D.与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后果
劳动争议诉讼证据的形式特征是( )
A.合法性
B.客观性
C.关联性
D.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