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贺州学院自然科学类

超导现象
核裂变
核聚变
激光
纳米
音量
音调
折射
绝缘体
参照物
摩擦力
动滑轮
定滑轮
腐殖质
干冰
蒸发
凝结
胎生
骨骼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和()。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
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和()
假说的基本特征是:()、()。
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自然科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是由一系列的()、()和()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和()组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
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坡度较大的是();大洋的主体是(),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生物的()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组成的。
细胞膜具有()和()的特点。
细胞有丝分裂可人为地划分为()和分裂期两大阶段,其中分裂期又可分为()、()、()和()。
把Cl2通入含有I—、Br—、S2—(三者浓度相近)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析出的是(),其次析出的是(),最后析出的是()。
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原子半径最大的是();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常温下能形成有颜色气体单质的是()。(均填元素符号)
NaHCO3水溶液,加入石蕊指示剂,溶液呈()色,因为NaHCO3是()盐,水解后溶液呈()性(填酸或碱)。
元素是具有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分为()和()两大类。
将9.2g Na(摩尔质量23g/mol)和15g Cl2(摩尔质量71g/mol)充分反应,所得NaCl的物质的量是(),将这些NaCl完全溶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地球的演化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由无数的()和()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人用100N的力将质量1kg的足球踢出30 m远,球获得的初速度为10 m/s,则人对足球所作的功为
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北运动,旅客是以()作为参照物的,此是船朝()行驶。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电动抽水站的电动机和水泵都固定在很重的机座上,就是为了()它们的惯性,减少振动和避免碰撞而移动位置。
将20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提升10m需要做()J(焦耳)的功,若将它从静止开始以同样的力加速提升10m,需做功()J。
离开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铝块的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