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

[名词解释题,10分] 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而走:
[名词解释题,10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莫己若者:
[名词解释题,10分]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其民:
[名词解释题,10分]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
[名词解释题,10分] 臣愿王孰图之也 孰图
[名词解释题,10分]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骤得:
[名词解释题,10分]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但坐:
[名词解释题,10分] 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责无旁贷:
[名词解释题,10分] 谨庠序之教 谨:
[名词解释题,10分] 楼船鼓箫,峨冠盛筵 峨冠:
[名词解释题,10分]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
[名词解释题,10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
[名词解释题,10分] 孟尝君怪其疾也 疾:
[名词解释题,10分] 擅强兵坐而观者 擅强兵:
[名词解释题,10分] 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不衫不帻:
[名词解释题,10分] 休去倚危栏 危栏:
[名词解释题,10分]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艳羡:
[名词解释题,10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虚御风:
[名词解释题,10分] 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草具:
[名词解释题,10分] 白露为晞 晞:
[名词解释题,10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笑:
[名词解释题,10分] 矫命以责赐诸民。矫:
[名词解释题,10分] 汉军皆披靡。披靡:
[名词解释题,10分]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卒:
[名词解释题,10分] 或匿影树下。匿影:
[名词解释题,10分] 须知胡骑纷纷在 纷纷:
[名词解释题,10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名词解释题,10分] 申之以孝悌之 悌:
[名词解释题,10分] 孟尝君就过于薛 就国:
[简答题,20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段话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2)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3)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简答题,20分] 阅读侯方域《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这段话是谁说的? (2)这段话中的“昆山”和“分宜”分别是什么人? (3)“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
[简答题,20分] 阅读钱钟书《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 (1)试举例说出这段话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这段话的主旨是哪一句? (3)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讨阔佬的小姐”的宗旨是什么?
[简答题,20分] 阅读《论毅力》中的这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1)作者在这里所列举的五种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2)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3)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简答题,20分] 阅读朱光潜《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1)根据这段话我们知道,今人将“咬文嚼字”说成是什么? (2)与文中的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3)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简答题,20分]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极其作用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这段的论据 (3)作者用什么方法凸现中心论点?
[简答题,20分] 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这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1)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这段话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 (3)这段话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 (4)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答题,20分] 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写出这段文字中引出的两个成语。 (2) 项羽的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3)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简答题,20分] 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1)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的目的是什么?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赵武灵王为何要以公子成为突破口? (4)从这里看,赵武灵王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简答题,20分] 阅读《爱尔克的灯光》回答下面的问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1)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这句话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又是何意? •(2)爱尔克的灯光的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说说你对“爱尔克的灯光”的意蕴的认识。
[简答题,20分] 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1)这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3)“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简答题,20分] 阅读《纪念傅雷》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的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1)傅雷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写像傅雷那样不惜生命的人还有好几个? (3)写傅雷妻子的同归子尽,对刻画傅雷的形象来说,是什么表现方法?
[简答题,20分] 阅读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的诗句: 玉树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问:(1)诗中描写枫叶凋零、求其萧森的语句是哪几句? (2)找出这首诗中具有双关意义的字? (3) 试述这些双关字的含义?
[简答题,20分] 阅读杜牧《早雁》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 诗中点明时间的是哪一个词? 这个词具体指什么时间? (2) 诗中暗指回纥统治者发动战争的是哪 一句? (3) “云外惊飞四散哀”这一句比喻了什么?
阅读《爱尔克的灯光》回答下面的问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1)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这句话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又是何意? •(2)爱尔克的灯光的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说说你对“爱尔克的灯光”的意蕴的认识。
[简答题,20分]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1)诗中“西天的云彩”象征什么? (2)找出借比喻抒情的句子。 (3)上题中的句子起到怎样的效果?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简答题,20分] 阅读《我愿是一条急流》中的一段文字: 我愿是城堡的废墟,耸立在高山之颠,即使被轻易毁灭,我也毫不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青藤,绿色枝条恰似臂膀,沿着我的前额,攀援而上; 问:(1)诗中将我比喻为什么? (2)诗中将我的爱人比喻为什么? (3)这两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
[简答题,20分] 阅读《聊斋志异》中的一段文字: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 (1)这段话中“遥望谷底”的人是谁? (2)他为什么来到这个幽静的地方? (3) 这段话中运用到什么描写?
[简答题,20分] 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1)这段话中的姚纳是什么人? (2)为什么“一片片的雪就从马背上和他的肩膀上纷纷掉下来”? (3)“姚纳抖了抖缰绳”属于什么描写手法?他“抖缰绳”的目的是什么?
[简答题,20分]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一段文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人是谁? (2)词中表现气候多变的句子是哪一句? (3) 词中作者伤心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