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新乡医学院临床检验仪器学
尿液分析仪检测后质量控制主要指( )。
A.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
B.对报告的审核、签发
C.正确的尿标本收集
D.有效的标本标记
有关尿液分析仪质控的表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控物成分应稳定
B.选择质控物时,最好使用多项复合控制品
C.在一天内最好使用统一份质控物
D.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前不需做质控
同普通光学显微镜方法相比,下列哪项不是影像式尿沉渣分析仪的优势( )。
A.速度快捷
B.精确度高
C.有散点图报告
D.分析标准定量度
前向角散射可以检测( )。
A.细胞膜厚薄
B.被测细胞的大小
C.细胞质多少
D.核膜的折射率
样品流在鞘流的环包下形成流体动力学聚焦,使样品流不会脱离液流的轴线方向,并且保证每个细胞通过( )。
A.荧光照射区
B.散射光照射区
C.激光照射区
D.X 光照射区
各类细胞的特性信息在测量区被测定的时间为( )。
A.在细胞形成液滴以前
B.在细胞形成液滴以后
C.在细胞形成液滴过程中
D.在细胞形成液滴前后
流动室轴心至外壁的鞘液向下流动,形成包绕细胞悬液的是( )。
A.鞘液流
B.细胞流
C.散射光
D.荧光
通过测量区的液柱断裂成一连串均匀液滴的原因是在( )。
A.在流动室上加上了频率为 30kHz 的信号
B.在测量区上加上了频率为 30kHz 的信号
C.在压电晶体上加上了频率为 30kHz 的信号
D.在光电倍增管上加上了频率为 30kHz 的信号
流式细胞仪中的光电二级管接收( )。
A.散射光
B.荧光
C.激光
D.射线
适于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显微镜是( ) 。
A.透射电镜
B.普通光学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相差显微镜
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重量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
A.差速离心法
B.沉降速率法
C.沉降平衡法
D.速率区带离心法
高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 )。
A.49000g
B.59000g
C.79000g
D.89000g
制备型超速离心机主要用途包括( )。
A.细胞器和病毒分离纯化
B.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
C.能使亚细胞器分级分离
D.可用于测定蛋白及核酸的分子量
人们需要观察立体感很强的细胞内的三度(维)空间的微细结构,需要的技术是( )。
A.光镜技术
B.透射电镜
C.扫描电镜
D.超高压透射电镜
用于透射电镜的超薄切片厚度通常为( )。
A.50 nm ~100nm
B.0.2μm
C.10μm
D.2nm
下列哪种组成不是荧光显微镜的结构元件( )。
A.激发光源
B.二组滤光片
C.二色镜
D.环形光阑
收集轰击样品所产生的二次电子经转换放大后在荧屏上成像的显微镜是( ) 。
A.透射电镜
B.扫描电镜
C.荧光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 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 物镜换成 40X 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
A.2 个
B.4个
C.6个
D.8个
电子散射少、对样品损伤小、可用于观察活细胞的电子显微镜是( )。
A.普通透射电镜
B.普通扫描电镜
C.超高压电镜
D.扫描透射电镜
下列哪种显微镜需将标本进行超薄切片并经醋酸铀等染料染色后才能观察( ) 。
A.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B.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D.荧光显微镜
关于电子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 ) 。
A.组织或细胞观察前均需经超薄切片
B.分为透射式和扫描式两大类
C.分辨率可达 0.3nm
D.利用电子束作照明源
关于荧光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 )。
A.其光源通常为高压汞灯或氙灯
B.必需装备为激发滤片和压制滤片
C.根据光化荧光的原理设计制造的
D.使用时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流式细胞仪中的光电倍增管接收( )。
A.散射光
B.荧光
C.激光
D.射线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小分辨距离)是( )。
A.0.1μm
B.0.2μm
C.0.3μm
D.0.4μm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目镜 10×,物镜 4×
B.目镜 10×,物镜 10×
C.目镜 10×,物镜 20×
D.目镜 10×,物镜 40×
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 。
A.显微镜技术
B.电镜技术
C.离心技术
D.电泳技术
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 )。
A.显微结构
B.超微结构
C.亚显微结构
D.分子结构
下列有关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NA的体外合成过程
B.反应体系中需加入dNTP和ddNTP
C.ddNTP可以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掺入到DNA链中
D.dNTP掺入后可导致新合成链在不同的位置终止
下列有关Edman降解法基本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PTC-多肽的生成是在弱碱性条件下
B.PTC-多肽的生成反应需用过量的试剂使有机反应完全
C.在无水强碱的作用下,可使靠近PTC基的氨基酸环化,形成ATZ衍生物和一个失去末端氨基酸的剩余多肽
D.剩余多肽链可以进行下一次以及后续的降解循环
下列哪项不是PCR基因扩增仪的温度控制的主要指标 ( )。
A.温度的准确性控制
B.温度的均一性控制
C.退火温度控制
D.升降温速度控制
目前常用的PCR基因扩增仪控温方式有 ( )。
A.水浴锅控温
B.压缩机控温
C.半导体控温
D.金属控温
PCR基因扩增仪最关键的部分是( ) 。
A.温度控制系统
B.荧光检测系统
C.软件系统
D.热盖
PCR技术的本质是 ( )。
A.核酸杂交技术
B.核酸重组技术
C. 核酸扩增技术
D.核酸变性技术
自动分析仪中采用“同步分析”原理的是( )。
A.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B.干化学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C.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D.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 ) 。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
BacT/Alert 自动血培养系统判断阴性或阳性,是通过( )。
A.感受器颜色的变化
B.电压的变化
C.导电性的变化
D.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目标为( )。
A.H2
B.NO
C.O2
D.CO2
ESP 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是( ) 。
A.导电性的改变
B.电压的改变
C.培养瓶内压力的改变
D.荧光信号的改变
Malthus microbiological Growth Analyser 系统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是通过检测培养基的( )。
A.光电信号
B.荧光信号
C.瓶内压力
D.导电性或电压
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通常采用的原理是( )。
A.放射性标记
B.光电监测
C.荧光标记
D.测导电性
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 nL 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 )。
A.可低于 10-2 mo1/L
B.可低于 10-3 mo1/L
C.可低于 10-4 mo1/L
D.可低于 10-5 mo1/L
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 )。
A.20 世纪 60 年代
B.20 世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D.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B.本法微量化程度高
C.多样化程度高
D.应用范围小
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 )。
A.500~1000
B.1000~2000
C.4000~5000
D.5000~10000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 )。
A.0.01pH 单位
B.0.05pH 单位
C.0.10pH 单位
D.0.15pH 单位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 )。
A.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B.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C.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
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 ) 。
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Bactec9000 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手段是( )。
A.同位素标记
B.测压力
C.荧光法
D.测导电性
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 pH 值是( ) 。
A.7.2~7.4
B.7.4~7.6
C.7.6~8.0
D.8.2~8.8
瑞典科学家 A.Tiselius 首先利用 U 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 ) 。
A.1920 年
B.1930 年
C.1937 年
D.1940 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