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口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科)-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简答题,2.8分] 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简答题,2.8分] 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2.8分]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简答题,2.8分]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简答题,2.8分] 群众性活动包括哪些形式?
[简答题,2.8分]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2.8分] 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简答题,2.8分] 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简答题,2.8分]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述设计教学法
[简答题,2.8分] 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简答题,2.8分] 简述国家课程
[简答题,2.8分]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简答题,2.8分]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遗传的作用是什么?
[简答题,2.8分]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哪几方面?
[简答题,2.8分] 什么是美育?
[简答题,2.8分] 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简答题,2.8分] 主题班会的形式有那些?
[简答题,2.8分] 课外活动的内容按性质分为哪几类?
[简答题,2.8分] 要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哪几点?
[分析题,2.8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析题,2.8分] 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分析题,2.8分]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 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并回答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分析题,2.8分] 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分析题,2.8分]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开了谜底。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的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了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没有了来自家庭和考试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
[分析题,2.8分]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题,2.8分]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分析题,2.8分]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题,2.8分]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问题: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题,4.8分] 某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l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干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大增。 问题: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这位新老师的教育方法。
[论述题,10分] 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请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措施
[论述题,10分] 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论述题,10分] 小学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论述题,10分] 试述环境对人的作用
[论述题,10分] 请阐述课外辅导的含义与内容,以及教师提高课外辅导的质量的措施
[论述题,10分] 小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论述题,10分] 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应怎样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论述题,10分] 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 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 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论述题,10分] 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老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学的范围,你只要记得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的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请结合学过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