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会计学

要素费用中的外购材料费用,可能计入的成本项目有( ) A原材料 B工资及福利费 C废品损失 D制造费用
“预提费用”预提时,其对应的会计科目可能是( )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可能计入下列科目( ) A管理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辅助生产成本
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有( ) A能够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计划成本资料 B便于各生产步骤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 C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D加速成本核算工作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全部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如采用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时,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应由在产品与完工产品共同负担。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对于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的半成品,应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
无论是采用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的组成上应该是一致的。
产品产量只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计算分配制造费用时,“制造费用“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
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应当计入产品成本。
品种法只适用于单步骤生产。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为分配费用标准的系数均应用产品产量加权。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时,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
某产品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工资及福利费。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共计92000元,该月完工产品400件,各工序工时定额和月末在产品数量如下: 工序 本工序工时定额 在产品数量 1 10 1000 2 70 200 合计 80 1200 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完工程度均为50%。 要求:(1)计算该产品各工序在产品的累计工时定额和定额工时。 (2)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及福利费。
A产品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本月份A产品原材料费用如下: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2600元,月初在产品脱离定额节约差异126元;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降低40元,定额变动差异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本月投入产品的定额成本32000元,本月脱离定额节约差异738元,本月原材料成本节约差异率为节约2%,材料成本差异由完工产品负担,本月完工产品定额成本33470元。 要求:(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成本 (2)计算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按定额成本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某企业小批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数量不多,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本月有关完工产品的各批产品工时资料为:第99001批产品总工时99000小时,该批产品已全部完工;第99002批总工时110000小时,完工产品工时85000小时;第99003批产品总工时26000小时,该批产品已全部完工;其余产品均未完工。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各批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加工费用。
某企业生产的G产品顺序经过二道工序加工成为产成品,产品成本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本月第一工序完工产品100件,成本合计4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5000元,直接人工11000元,制造费用4000元。第二工序完工产成品75件,成本合计81000元,其中:直接材料48000元,直接人工15000元,制造费用18000元。 要求:编制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劳动生产率是个( )指标 ① 动态 ② 质量 ③ 流量 ④ 强度
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 ) ① 总体单位 ② 数量标志 ③ 指标 ④ 品质标志
某电视机厂为了检验全厂产品质量,应采用( ) ① 普查 ② 重点调查 ③ 典型调查 ④ 抽样调查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① 搜集各种原始资料 ② 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③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④ 绘制次数分配图 5、某种产品单位成
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 ① 116.7% ② 100.5% ③ 85.7% ④ 99.5%
时期指标的特点是( ) ① 不具有可加性 ② 具有可加性 ③ 与时间间隔无关 ④ 只能间断计数
动态分析中,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是( ) ①报告期与基期水平相减 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除 ③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减 ④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除
若销售价上涨10%,销售量减少10%,则销售额( ) ①不变 ②有所增加 ③有所减少 ④无法判断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总体中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 ) ①0.9 ②1.0 ③1.05 ④1.11
当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则x和y之间存在着( ) ①正相关关系 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 ④直线相关关系
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并以一实例说明?
统计分组有何作用?
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简述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计算和运用平均数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某车间三批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98%和98.5%,各批产品占全部(三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5%、35%和40%,计算该车间三批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某商店今年第一季度商品销售额与库存额资料如下表:计算2月份的商品流转次数,一季度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该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已知某企业有如下统计资料 计算: (1) 总产值指数及其增减绝对额。 (2) 产量总指数及产量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额。 (3) 价格总指数及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额。
茶厂某产品1996-2001年间产量资料如下表 若将其变化趋势视为直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程,并预测2003年产量
统计有三种含义,其中( )是基础 ① 统计学 ② 统计活动 ③ 统计资料 ④ 统计部门
人口普查中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① 登记的方便 ② 避免重复或遗漏 ③ 扩大宣传效果 ④ 确定调查单位
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 ) ①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②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少 ③ 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④ 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 ) ① 时期指标并实物指标 ② 时点指标并实物指标 ③ 时期指标并价值指标 ④ 时点指标并价值指标
是非标志标准差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 ① 0-0.25 ② 0-0.5 ③ 0-1 ④ 0.5-1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①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②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③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④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某市为了解小学生发育状况,把全市各小学按地区排队编号,然后按排队编号顺序每隔 20个学校抽取一个学校并对其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等距抽样 ③类型抽样 ④整群抽样
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
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
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简述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
变异指标有哪些作用?
有两上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5个田块上试种,资料如下表 计算: (1) 甲、乙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 (2) 两个品种的亩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3)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确定哪一品种产量较稳定宜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