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

[多选题,1.9分] 下列说法中对GDP理解正确的有 A.一定地域内生产的 B.计算的是最终产品 C.一定时期内人们消费的 D.一定时期内人们生产的 E.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市场价值
[多选题,1.9分] 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E.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E.投资数量
[多选题,1.9分] 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所基于的三大心理规律是 A.货币供给 B.流动性偏好 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E.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多选题,1.9分] 影响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投资增加 B.货币供应量增加 C.消费需求增加 D.货币供应量减少 E.储蓄增加
[多选题,1.9分] 发生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时,受到损害的人有 A.工人 B.利润收入者 C.债权人 D.债务人 E.退休者
[多选题,1.9分] 按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应计入私人投资的项目包括 A.个人购买的汽车 B.企业库存增加 C.个人购买的住房 D.企业新建厂房 E.个人交的住房租金
[多选题,1.9分] 市场不能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 D.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E.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多选题,1.9分]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 A.税收增加 B.投资增加 C.储蓄减少 D.自发消费增加
[多选题,1.9分]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会存在的交替关系 B.在通货膨胀为零时,经济中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 C.经济中会出现零增长问题 D.如果要使实际失业率为零,那么通货膨胀率将会变得非常高 E.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同时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双重目标
[多选题,1.9分] 在市场机制为主要配置资源方式的经济中,政府的职能有 A.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B.增进社会平等 C.决定商品的价格 D.维持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 E.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
[多选题,1.9分]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 A.流动偏好陷阱 B.挤出效应 C.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 D.时滞 E.商业银行的反应
[多选题,1.9分]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有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B.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D.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 E.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
[多选题,1.9分]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有 A.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 B.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少数厂商 C.不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厂商生产具有差别的产品,并且不同厂商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 E.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多选题,1.9分] 下列有关消费函数C=a+bY的论述正确的有 A.a是自主性消费 B.b是自主性消费 C.bY是自主性消费 D.a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E.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多选题,1.9分] 下列关于厂商短期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总成本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短期总成本等于短期可变成本加短期不变成本 B.短期总成本等于短期可变成本乘以短期不变成本 C.短期总成本曲线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的形状一样 D.短期总成本曲线和短期不变成本曲线的形状一样 E.短期可变成本曲线和短期不变成本曲线的形状一样
[多选题,1.9分] 下列可以计入2011年GDP的有 A.甲工厂2011年购买一辆2010年生产的卡车 B.乙农民2011年生产并销售的粮食 C.2011年政府转移支付 D.2011年丙家庭主妇为自己家庭提供的家务劳动 E.2011年丁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
[多选题,1.9分]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经济过热时,为给经济降温可采取的政策有 A.增加政府购买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 E.增加转移支付
[多选题,1.9分] 根据价格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可分为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平衡的通货膨胀 C.奔腾的通货膨胀 D.预期的通货膨胀 E.超级的通货膨胀
[多选题,1.9分]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有 A.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B.生产中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且二者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 C.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D.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E.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多选题,1.9分] 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那么,该要素合理投入量应处于 A.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二区域 B.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增的阶段 C.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减并且大于0的阶段 D.平均产量递增,而边际产量递减的阶段 E.平均产量递减,而边际产量递增的阶段
[多选题,1.9分] 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工资率 B.企业产品的价格 C.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D.生产技术 E.劳动供给的变动
[多选题,1.9分] 根据IS-LM模型 A.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E.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多选题,1.9分]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A.降低法定准备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再贴现率
[多选题,1.9分] 基数效用论的假设条件有 A.效用可用1、2、3……等加以表示 B.效用可用第1、第2、第3……等加以表示 C.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D.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渐上升 E.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不变
[多选题,1.9分] 随着某种要素投入的增加,该要素的 A.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 B.总产量曲线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 C.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 D.总产量曲线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 E.平均产量曲线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
[多选题,1.9分] 垄断竞争厂商 A.短期利润可能为负数,长期利润为零 B.短期利润可能为正数,长期利润为零 C.短期利润可能为零,长期利润为零 D.短期利润可能为零,长期利润为正数 E.短期和长期利润都为正数
[多选题,1.9分]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 A.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B.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要素的价格等于产品的价格 C.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D.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产品的价格 E.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多选题,1.9分] 解决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有 A.税收政策 B.企业合并 C.补贴政策 D.反垄断政策 E.明确产权和谈判
[多选题,1.9分] 用支出法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A.政府购买(G) B.消费(C) C.储蓄(S) D.出口(T) E.投资(I)
[多选题,1.9分] 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A.改变政府的购买水平 B.调整利率 C.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 D.道义劝告 E.调整税率
[多选题,1.9分] 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地震等自然灾害 B.技术水平提高 C.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D.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E.石油价格上升
[多选题,1.9分] 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 A.商品价格的变化 B.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C.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 D.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E.政府向生产企业提供补贴
[多选题,1.9分] 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国际收支 E.通货膨胀
[多选题,1.9分] 当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时 A.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下得到了最大满足 B.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来最大化效用 C.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组合而使效用增加 E.消费者不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组合而使效用增加
[多选题,1.9分]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有 A.市场上有大量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B.产品是无差异的 C.产品是有差异的 D.消费者和厂商都具有完全信息 E.长期内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市场
[多选题,1.9分]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有 A.自然的灾祸 B.技术进步 C.人为的灾祸 D.工资率变化 E.进口商品价格变化
[多选题,1.9分] 一般来说,在温和型通货膨胀下可能受害的群体有 A.白领 B.以利润为收入者 C.公务员 D.食利者 E.靠退休金生活者
[多选题,1.9分] 一般而言,西方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A.垄断 B.充分竞争 C.公共物品 D.政府干预 E.外部经济影响
多选题,1.9分]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一定处于SMC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D.可以在SMC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部分 E.一条水平线
[多选题,1.9分] 某人在工资率为8元/小时时,每周工作40小时,挣320元;当工资率为10元/小时时,每周工作35小时,挣350元。由此可断定,对他来说,闲暇的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发生作用 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 E.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大小无法比较
[多选题,1.9分] 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主要有 A.充分就业 B.价格水平稳定 C.经济增长 D.社会文明 E.国际收支平衡
[多选题,1.9分] 丹尼森在《经济增长因素》一书中认为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有 A.劳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B.资本和土地的数量 C.技术进步 D.规模经济 E.资源优化配置
[多选题,1.9分] 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有 A.所有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B.厂商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C.厂商生产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消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D.每个消费者的效用为最大 E.每个生产者的产量为最大
[多选题,3.1分] 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排他性是指( A.个人能够被排除在消费某种产品的利益之外 B.厂商被排除在产品生产之外 C.穷人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之外 D.富人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之外 E.私人商品的一种特性
[计算题,16.6分] 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S=-60+0.25Y,I=60,其中S为储蓄,I为总投资,Y为GDP,则均衡GDP为
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求,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已知:I=2500-240r,C=1000+0.5Y,M=3200,L=0.5Y-260r。求: (1)IS、LM曲线方程。 (2)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5r。 (1)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00,求LM曲线。 (2)若r=10,Y=500,货币供给与需求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利率r将会怎样变化?
某农场生产50000斤西红柿的总成本为30000元,生产60000斤的总成本为38000,问产量从50000斤增加到60000斤的边际成本?如果西红柿的价格为0.75元/斤,从50000斤增产到60000在经济上是否合理?为什么?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