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西安交通大学------无机
下列物质中,是极性分子 A、H2O B、CO2 C、HCl D、NH3
下列含氧酸的氧化性递变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 B、HBrO4>HClO4>H5IO6 C、HClO>HClO3>HClO4 D、HBrO3>HClO3>HIO3
下列化合物中,能够水解的是 A、SiCl4 B、CCl4 C、BCl3 D、PCl5
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乙烷裂解生成乙烯:C2H6 (g) C2H4 (g) + H2 (g) 。在实际生产中常在恒温恒压下采用加入过量水蒸汽的方法来提高乙烯的产率,这是因为随着水蒸汽的加入,同时以相同倍数降低了p(C2H6)、p(C2H4)、p(H2),使平衡向右移动。
在298K时,最稳定纯态单质的 均为零
Kθ就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已知热化学反应: UF6(l)UF6(g)的ΔH = 30.12kJ/mol,则每蒸发1mol液体的UF6必定吸收30.12KJ的热量
100ml、1.0mol/L的盐酸和100ml、2.0mol/L的醋酸钠相混合后,向溶液中加入1.0ml、1.0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值会有明显改变
因为I- 的极化率大于Cl-,所以 (AgI) < (AgCl)。
已知Fe3++e = Fe2+,EΘ= 0.770V,测定一个Fe3+/Fe2+电极电势E= 0.750 V,则溶液中必定是c(Fe3+)/ c( Fe2+)<1
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下降
已知某难溶电解质A2B的KSP=3.2×10-17,则该难溶物的溶解度为2.0×10-6mol•L-1
波函数 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 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基态原子未成对的电子数目
原子中某电子所受到的屏蔽效应可以看作是:其余电子屏蔽了核对该电子的吸引作用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配合物Na3[Ag(S2O3)2]应命名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螯合剂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由于形成环状结构
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给电子能力强,配体的配位能力强,分裂能大
在[Co(C2O4)2(en)]-中,中心离子Co3+的配位数为6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范德华力
Na2CO3的稳定性小于PbCO3
BF3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SiO2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
碳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ns2np2,所以常见的氧化态为+4和+2
根据元素电势图(E〓/V) Cu2+ 0.1607V Cu+ 0.5810V Cu 则Cu+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2+和Cu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在浓碱溶液中MnO4-可以被OH-还原为MnO42-。
Pb(OAc)2是一种常见的铅盐,是强电解质
除Be、Mg外,其他s区元素的硝酸盐或氯酸盐都可做焰火原料
由于s区元素的电负性小,所以都形成典型的离子型化合物
Be、Mg因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对水较稳定
s区元素的单质都有很强的还原性
、如果某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碱性,则此氢化物必为离子型氢化物。
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存在氢键
对于反应速率常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速率常数值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 B每个反应只有一个速率常数 C速率常数的大小与浓度有关 D速率常数随温度而变化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 A 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 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勒夏特列原理( D )。 A 只适用于气体间的反应 B 适用所有化学反应 C 只限于平衡时的化学反应 D 适用于平衡状态下的所有体系
[Cu(NH3)4]2+ 比 [Cu(H2O)4]2+ 稳定,这意味着[Cu(NH3)4]2+ 的(C) A 酸性较强 B 配体场较强 C 离解常数较小 D 三者都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 B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 C恒压下,在反应之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D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如果某一体系从状态A变到状态B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C到B状态;另一种是经D到E,最后到B状态.体系内能的改变值为(D) A △U > 0 B △U<0 C △U = 0 D △U = UB - UA
下列反应符合生成热的定义是(B) A S(g) + O2(g) = SO2(g); B S(s) + 3/2O2(g) = SO3(g) C S(g) + 3/2O2(g) = SO2(g); D S(s) + 3/2O2(g) = SO2(s).
下列有关热效应的正确说法是(B) A 石墨始终在298K温度下燃烧放出的热量; B 石墨燃烧后,使CO2的温度恢复到石墨燃烧时的起始温度,并只做体积功; C 石墨与CO2在燃烧温度时的热效应; D 其焓变值是人为规定的.
某一温度时,当反应 2SO2(g) + O2(g) ←→ 2SO3(g) 达平衡时,是指(D) A SO2不再发生反应 B 2molSO2和1molO2反应,生成2molSO3 C SO2,O2,SO3浓度相等 D SO2 和O2 生成SO3 的速度等于SO3分解的速度
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C )。 A 310 B 3d10 C 3s23p63d2 D 3s23p64s2
H2O2的分解反应为: H2O2(aq) → H2O(l) + 1/2O2(g),下列表示的瞬时速度中,正确的是(D) A、dc(H2O2)/dt B、-dc(H2O)/dt C、-dc(O2)/(2dt) D、dc(O2)/(2dt)
反应 X + Y → Z,其速度方程式为:υ=k[X]2[Y]1/2,若X与Y的浓度都增加4倍, 则 反应速度将增加多少倍(D) A.4 B.8 C.16 D.3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