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形式与政策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 )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 )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 D.理性主义
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是( ) A.德洛尔 B.阔德 C.博雷尔 D.丁伯根
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名称表达的是( ) A.同一概念 B.不同概念 C.相关概念 D.同一学科的各个分支
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 ) A.《国家论》 B.《政治学》 C.《理想国》 D.《智囊补》
对公共政策学有重大贡献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及其著作是( ) A.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B.韦伯:《学术与政治》 C.希特勒:《我的奋斗》 D.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认为价值分析是价值关联和因果分析之间的中间步骤的是( ) A.马克斯 韦伯 B.伊斯顿 C.马克思 D.拉斯韦尔
控制论的创立者是( ) A.瓦格纳 B.牛顿 C.维纳 D.拉斯韦尔
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一学科的主导范式就是由拉斯韦尔倡导的( ) A.行为主义 B.系统分析 C.价值无涉 D.实用主义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的逻辑起点是假定理性为(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政治人 D.管理人
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 A.政策对话 B.政策采纳 C.政策论证 D.政策规划
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多样化 B.单一化 C.简单化 D.一元化
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 A.目标调整 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 D.关系调整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 A.梅兹曼尼安 B.萨巴提尔 C.雷恩 D.巴达克
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 的研究路径是( )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 A.政策设计 B.政策论证 C.政策审议 D.政策采纳
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根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决策者应做到( ) A.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B.考虑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C.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D.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E.政策倒向弱势群体
政策执行的特点有哪些?( ) A.目标的导向性 B.内容的务实性 C.实施的灵活性 D.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E.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 ) A.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B.专业机构和人员 C.政策对象 D.所有公民 E.检察机关
按照政策咨询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下列哪些类型( ) A.理性咨询 B.经验咨询 C.感性咨询 D.决策咨询 E.政策信息咨询
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要要素是( ) A.外部环境的认同程度 B.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化程度 C.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D.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E.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
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简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
简述制定执行计划原则
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您的答案:
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您的答案: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简述促进公共政策评估的途径
简述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的含义及特征:
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您的答案:
简述德尔菲法运用于政策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天津市近日起全面采取节水措施,对市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水资源再利用和水源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每户以3人计算,月用水定额为8立方米,按标准水价收费,超过部分加价收费。 严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的用水项目。凡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用户,对超过计划用水部分按累进加价收费。规范洗浴、旅游、水上娱乐等单位或个人的用水管理办法。加强施工用水管理,每平方米建设面积施工用水不得超过0.5立方米。加强对公园、绿地、苗圃、花坛等用水的管理。新建住宅小区实行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流。新建、在建楼房附属绿地和花园必须同时安装水表及节水灌溉设备。对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征收水资源费。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公共政策的导向和管制功能。
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 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 (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 (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 (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 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据报载,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雄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股份制改造,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1993 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共募集定向股合 4500 万元。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也是找主管领导。1993 年根据上年盈利 650 万元 的情况,定下当年盈利 850 万元的目标。可再一算细帐,4500 万元的募集股,如无 1000 万元的利 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待。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企业也正时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 做起。把企业的部门,由 37 个减少到只剩下 12 个。各部门负责人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 也要竞争上岗。1993 直及 1994 年连续两年,企业纯利润以 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正式职工 虽只有 900 人,却与众多的超大型企业同列全国企业 500 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题意说明这种终结方式有何作用?
关于农村税费--调整还是取消? 现在的三农问题主要是由四项不合理的政策造成的: 1、现行的农村税费制度, 2、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3、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4、岐视性的就业政策。 这四项政策就象四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父老乡亲身上,形成新的剪刀差―― 城乡之间的剪刀差,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是一派现代化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农村却是一片萧条,有些学者认为,我们的农村已经是“垂死的农村”。城乡剪刀差到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再扩大的地步了,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为此,现行的农村政策需要作出变化,以防止城乡剪刀差的进一步扩大。 下面我就从农村税费改革为例,和大家一起对现行农村政策的变化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目前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看法: 一、官方认为:通过税费改革,合理确定农民的税赋水平,取消一切面向农民的乱收费,把农村分配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农民负担总水平保持长期稳定,从而达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 二、以李昌平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可以停下来,不必搞了。这么多年来,我们找农民要的够多了。现在的问题不是怎么改的问题,是现有的农村税费制度有没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取消农民负担。 第一、是中国农民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如法国,每年向农民人均补贴40000人民币以上。不发达的国家如印度,不找农民要负担,还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如果我们的农民每年要交几千亿的负担,怎么参与国际竞争呢?世界上仅有中国和越南找农民要钱(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中国农业GDP的比重仅占15%,却要养活70%的人口,还承担广大农村的公共品安排已经是不可持续了,根本无力承担税费任务。 第三、按照温铁军的观点,农民的土地承担着社会保障功能,没有那么种经济学认为社保资料应该纳税。 第四、找农民收100元税费,却要支出94元成本,找农民收税费已经背离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第五、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应该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了。 所以,不仅要取消农民负担,今后要逐步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
自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涵盖了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成百上千项政策(包括党章、党的各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和决议,党中央各次全会的决议和公报、各届、次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 报告,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制度等),邓小平理论为所有这些政策提供了 共同的理念,这些政策共同的导向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试问所有这些政策属于哪个层次的公共政策?
1982 年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国家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做了《精简 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政策要点。国务院据此拟制了国务院机 构改革初步方案、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方案,并先后 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2 次会议(1982 年 3 月)、第 23 次会议(同年 5 月)、 第 24 次会议(同年 8 月)审议、通过。此外,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要通过 一些政策性文件,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978 年 12 月 2 日通过),以及党的 主要领导人发表一些重要讲话,如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重 大影响。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中党的政策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Y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 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 Y 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 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 2010 年 2 月 24 日,Y 州工信局《关于 Y 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 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 T 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 月 25 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 批示: “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 T 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 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 但是作为 Y 州管辖的 T 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 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 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 月 28 日,在 Y 州工信局《关于 T 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 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 年 8 月 19 日,T 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 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 100 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 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 月 28 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 ”在这 次批示后,T 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 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 “战胜困难抢工期” 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请回答:(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