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城乡总体规划原理

建制镇;
中心城市;
建筑密度;
城市用地属性有哪些?
城乡5个统筹
城镇化进程的基本阶段
城乡规划实施的手段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特征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城乡一体化
大城市:
延伸点:
城市用地规模:
车辆停车与发车三大类型:()、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其中“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是最适用于大型货车停车场。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四级城市道路分别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OD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出行生成、()、出行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土地使用控制指标:()、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边界
绿化覆盖率:()覆盖的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小学、幼托用地不应归入公共设施用地,而应归入();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人行道、绿化带和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组成。
非农业人口:指拥有城市户籍和在城市居住()以上的外来人口。
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的确定因素:除满足步行交通外,()是最重要因素
储备仓库应设在()并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城镇的城市规划由()组织编制,县级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1933年现代国际建筑协会的主题是“功能城市”,发表了《雅典宪章》,明确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息和交通。 A.正确 B.错误
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 A.正确 B.错误
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城市局部地区建设的形成与集积,构成城市的整体,但整体小于局部之和。 A.正确 B.错误
所谓弹性,即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 A.正确 B.错误
主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A.正确 B.错误
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 A.正确 B.错误
道路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 A.正确 B.错误
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A.正确 B.错误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A.正确 B.错误
城市道路网密度:
老龄化城市:
城市管制:
(GB137-90)四大类用地的总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控制在()
居住用地选址时考虑: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留有()、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业等就业区。
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内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按()分类,城市道路包括:交通性与生活性道路;
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当道路设计车速大于()km/h时
城市意象图的构成五要素:道理、边界、区域、节点、()
《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的作者:()
建制镇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10~20年、()年
城市用地分类中,U1、U2、U3、U4、分别代表什么用地:()、交通设施、邮电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