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2016年,反建制派政治人物特朗普入住白宫;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独立候选人马克龙高票当选,终结了法国传统两大政党轮替执政的历史。这一切,都说明欧美传统的精英政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选择一项: 对 错
5.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而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一部车从设计到装配,竟涉及8个国家。这说明莱曼汽车这个“全球产品”,是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选择一项: 对 错
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美苏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经济全球化开始萌芽( )。 选择一项: 对 错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选择一项: 对 错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但它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在本质上维护的仍是资本主义制度( )。 选择一项: 对 错
9.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 选择一项: 对 错
10.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 选择一项: 对 错
11.大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排挤或吞并中小企业,资本积聚和集中,从而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垄断( )。 选择一项: 对 错
12.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所以垄断可以消灭竞争( )。 选择一项: 对 错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变化的是( )。 选择一项: A. 职工参与决策 B. 职工持股 C. 建立了福利制度 D. 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
2.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 )。 选择一项: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伊拉克战争 C. 利比亚战争 D. 阿富汗战争
3.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消极影响( )。 选择一项: A. 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B. 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C. 局部经济波动极易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 D. 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
4.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中,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B. 垄断资本获取一般利润 C. 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D.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5.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涉及原子能、宇航、生物技术 B. 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 C. 涉及新材料、海洋工程 D.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6.关于垄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生产集中引起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现阶段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B. 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和康采恩都是垄断组织 C. 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融合一体的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D.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这是垄断的最高形式
1.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选择一项: 对 错
2.1916年,列宁撰写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指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 选择一项: 对 错
3.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给新生的国家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 )。 选择一项: 对 错
4.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同时,也得到了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的支持( )。 选择一项: 对 错
5.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粮食问题( )。 选择一项: 对 错
6.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国有化只包括大企业的国有化,中、小企业不实行国有化( )。 选择一项: 对 错
7.粮食税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它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农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性质( )。 选择一项: 对 错
8.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苏维埃政府从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共产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 )。 选择一项: 对 错
9.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 选择一项: 对 错
10.1937年,苏联超额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 选择一项: 对 错
1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根源在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 )。 选择一项: 对 错
12.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 选择一项: 对 错
13.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 选择一项: 对 错
14.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形式是议会斗争( )。 选择一项: 对 错
15.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依然是谋生的手段( )。 选择一项: 对 错
16.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不同于与后来一些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 )。 选择一项: 对 错
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十月革命并未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B.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C. 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了垄断竞争 D. 证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2.英、法、美等国家开始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1918年3月,英、美、法的第一批部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 B. 1918年5月底,捷克军队在伏尔加河一带和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发生了叛乱 C. 1918年4月,日军和英军占领海参崴 D. 德国帝国主义者由于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没有对苏俄新生政权进行武装干涉
3.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生产、分配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脱离了当时新生苏维埃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粉碎了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C.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激化了新政权与工人农民之间的矛盾
4.农民、士兵和工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分不满,在这紧要关头,新经济政策应时而生,包括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小工业企业发展。除此以外,还有( )。 选择一项: A. 实行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B. 余粮征集制 C.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D. 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5.1936年,苏联正式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在本国基本建成,其标志是( )。 选择一项: A. 《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决议》的制定 B.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演说的发表 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的诞生 D. 《四月提纲》的发表
6.从根本上决定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A.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 教育的不发达 C. 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D. 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选择一项: A.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8.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选择一项: A. 消灭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B. 消灭工农之间的差别 C. 消除两极分化 D. 消灭城乡之间的差别
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 选择一项: 对 错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 )。 选择一项: 对 错
3.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 )。 选择一项: 对 错
4.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首要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选择一项: 对 错
5.1848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是,170余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还在世界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错了( )。 选择一项: 对 错
6.共产主义的到来将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不发达和发达时期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后才能迎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 )。 选择一项: 对 错
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 )的基础上发现的。 选择一项: A. 辩证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剩余价值 D. 实践论
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 )、脑体力之间的差别。 选择一项: A.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B. 城乡之间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 国家不同地区之间
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选择一项: A. 生产关系 B. 工人的劳动强度 C. 生产规模 D. 生产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