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开区域经济学

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首先提出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德尔菲法是实名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廖什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区域决策问题由()组成。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决策论

B.
决策后果

C.
决策者

D.
决策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中的非高级要素包括( )。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制度要素

B.
市场要素

C.
科技要素

D.
人力资源要素
扩散机制的类型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等级扩散

B.
随机扩散

C.
跳跃式分散

D.
点轴分散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市场份额最大

B.
聚集效益

C.
成本最低

D.
环境最优
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来样生产

B.
出口贸易

C.
来件装配

D.
来料加工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艾萨德

B.
廖什

C.
杜能

D.
克里斯塔勒
人口与劳动力按居住地可分为()。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城镇人口

B.
待业人口

C.
失业人口

D.
农村人口
区域空间结构由()基本要素构成。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域面

B.
线

C.
网络

D.
节点
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特殊性

B.
整体性

C.
层次性

D.
群体性
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市场

B.
运输

C.
资金

D.
人口
承接产业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环境承载原则

B.
技术先进性原则

C.
比较优势原则

D.
技术选择适度原则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个周期。
单选题 (2 分) 2分
A.


B.


C.


D.
最大期望值收益值法是比较每一种方案的期望值,从中选出期望值最()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单选题 (2 分) 2分
A.


B.


C.
一般

D.
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进口替代战略

B.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C.
工业赶超战略

D.
出口替代战略
1994 年中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下列选项不属于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中国进出口银行

B.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

D.
浦发银行
人口密度一般被看做衡量人口与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区域的人口()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影响

B.
单位

C.
密集

D.
分布
1964年(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新干线。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日本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兼顾全局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发挥优势原则

D.
效益原则
是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水力

B.
煤炭

C.
石油

D.
电力
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市场经济

B.
产业经济

C.
区域经济

D.
中观
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要素高赋

B.
要素密集度

C.
要素消耗量

D.
要素强度
经济区域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经济网络

B.
经济腹地

C.
经济中心

D.
经济顶峰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B.
人力资本学说

C.
创新理论

D.
要素禀赋理论
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就业结构

B.
空间结构

C.
产业结构

D.
所有以上内容
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自然条件

B.
发展时间长短

C.
战争和地区冲突

D.
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单选题 (2 分) 2分
A.
配第

B.
库茨涅兹

C.
熊彼特

D.
科林 ·克拉克
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不包括(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资金

B.
贸易

C.
技术

D.
劳动力
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来样生产

B.
出口贸易

C.
来件装配

D.
来料加工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动态性

B.
特殊性

C.
关联性

D.
开放性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经济区域

B.
行政区域

C.
少数区域

D.
自然区域
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城市化速度

B.
城市化水平

C.
城市规模

D.
城市成长力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向( )迈进的发展过程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美化

B.
国际化

C.
合理化

D.
现代化
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机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产品循环说

B.
非平衡增长论

C.
雁行形态说

D.
动态比较费用说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政府

B.
政府与企业

C.
企业

D.
个人
预测方法大体上分为直观性预测、探索性预测和()三大类。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规范性预测

B.
回归预测

C.
数据预测

D.
研究型方法
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产业经济

B.
市场经济

C.
区域经济

D.
中观
口与劳动力按居住地可分为城镇人口和()。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农村人口

B.
失业人口

C.
待业人口

D.
就业人口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者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韦伯

B.
廖什

C.
杜能

D.
胡佛
扩散最经典的空间特点是距离衰减规律,即扩散的强度(空间相关强度)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加快

B.
衰减

C.
不变

D.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