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安徽医科大学检验诊断学(临床)
用MCV/RDW对贫血进行分类时,缺铁性贫血属于
A、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B、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C、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D、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E、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的红细胞多为
A、
靶形红细胞
B、
口形红细胞
C、
低色素性红细胞
D、
正常细胞性贫血
E、
高色素性红细胞
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增宽见于
A、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
铁粒幼细胞贫血
C、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枸橼酸盐抗凝的原理主要是
A、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B、
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C、
去除纤维蛋白原
D、
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
E、
去除血浆中球蛋白
2
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可导致假阳性的是
A、
食用动物性食品
B、
血红蛋白被消化酶分解
C、
服用大量维生素C
D、
血红蛋白被细菌降解
E、
血液在肠道中停留过久
脱落细胞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中的第Ⅰ级是指
A、
涂片中未见异常细胞
B、
涂片中可见疑癌细胞,性质不明确
C、
涂片中可见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D、
涂片中可见癌细胞,细胞有明显恶性特征
Burkitti淋巴瘤通常是感染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A、
轮状病毒
B、
流感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EB病毒
E、
腺病毒
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间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呈嗜多色性,符合该特征的红细胞是
A、
原始红细胞
B、
早幼红细胞
C、
中幼红细胞
D、
晚幼红细胞
E、
网织红细胞
铁锈色痰常见于
A、
慢性支气管炎
B、
大叶性肺炎
C、
肺结核
D、
肺脓肿
E、
支气管扩张
某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时红细胞计数结果4.2×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23g/L,MCH结果是
A、
19.3pg
B、
29.3pg
C、
33.3pg
D、
41.3pg
E、
52pg
下列哪项指标高低与多发性骨髓瘤的活动程度成正比
A、
血钙
B、
血磷
C、
B-J蛋白
D、
β2-微球蛋白
E、
碱性磷酸酶
可产生尿酸沉淀,不适合尿液中尿酸测定的防腐剂为:
A、
麝香草酚
B、
甲苯
C、
二甲苯
D、
盐酸
脑脊液蛋白质定性试验是
A、
Tamm-Horsfall蛋白测定
B、
Pandy试验
C、
Bence-Jones蛋白测定
D、
α1微球蛋白测定
E、
β2微球蛋白测定
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叙述正确的是
A、
杆状核粒细胞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B、
外周血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C、
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
D、
分类中发现许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
E、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的超过3%称为核左移
下列对试纸带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定期检查试带质量
B、
注意有效期
C、
保存时注意防潮
D、
从冰箱取出后立即使用
E、
从冰箱取出后恢复至室温后再使用
控制ABO血型系统的等位基因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不包括
A、
红细胞为A抗原和B抗原的亚型
B、
红细胞悬液存放过久
C、
过量的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
D、
老人或婴幼儿
E、
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
患者女性,32岁。突然呕血、黑便及皮肤紫癜入院。血液一般检查:Hb65g/L,RBC2.3×1012/L,WBC3.5×109/L,PLT38×109/L,此患者目前首选检查时
A、
骨髓细胞学检查
B、
Ham试验
C、
Coombsi试验
D、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E、
染色体试验
复层鳞状上皮内底层细胞的直径为
A、
8~10μm
B、
12~15μm
C、
15~30μm
D、
30~40μm
E、
40~60μm
关节炎症时引起滑膜液黏稠度减低的原因是
A、
白蛋白降低
B、
球蛋白降低
C、
透明质酸聚合物分解
D、
葡萄糖减低
E、
尿酸减低
利于检查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的标本是
A、
3小时尿
B、
12小时尿
C、
24小时尿
D、
餐后尿
E、
晨尿
尿中药物对BJP检查影响呈假阳性的是
A、
大量青霉素
B、
利福平类抗结核药物
C、
大量维生素C
D、
大量维生素K
E、
阿司匹林
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B、
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C、
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D、
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不属于“天然抗体”主要特性的是
A、
在温度低时,抗体滴度增高
B、
同种抗体主要存在于A型个体中
C、
能通过胎盘屏障
D、
同种抗体主要存在
关于血沉测定概述错误的是
A、
血沉是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阻力的结果
B、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膜表面具有正电荷相互排斥
C、
正常情况下血沉较慢
D、
血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E、
血沉加快主要是由血浆中各种蛋白质成分比例的改变引起的
关于外周血检查有核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偶见
B、
1周之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到少量
C、
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
巨幼红细胞贫血外周血涂片中罕见
E、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
下列选项中,在瑞氏染色血片中不可能见到的是:
A、
异型淋巴细胞
B、
点彩红细胞
C、
幼稚细胞
D、
网织红细胞
用于病理细胞、管型检查的标本是
A、
12小时尿
B、
随机尿
C、
中段尿
D、
餐后尿
E、
晨尿
阿米巴痢疾及过敏性肠炎的粪便中可见
A、
草酸钙结晶
B、
血红素结晶
C、
夏科-莱登结晶
D、
磷酸钙结晶
E、
脂肪酸结晶
以下对于抗凝剂叙述错误的是
A、
枸橼酸盐可用于血液保养液
B、
枸橼酸钠可用于凝血功能检查
C、
EDTA-Na2的溶解度大于EDTA-K2
D、
EDTA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肝素作为AT-Ⅲ的辅助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
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
A、
肘部静脉
B、
手背静脉
C、
内踝静脉
D、
股静脉
检测BJP的确证试验是
A、
热沉淀法
B、
对甲苯磺酸法
C、
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
D、
酶免疫分析法
E、
免疫固定电泳法
非选择性蛋白尿中主要的蛋白是
A、
免疫球蛋白
B、
清蛋白
C、
本周蛋白
D、
黏蛋白
E、
转铁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凝血因子或促凝物质被激活或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机体存在完整的抗凝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B、
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C、
血管壁的完整性D、纤溶激活物增多
D、
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缓冲温度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与血涂片厚薄无关的因素是
A、
血滴大小
B、
推片速度
C、
推片与载片夹角
D、
血细胞形态
E、
血细胞容积
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
A、
MCV是指RBC的平均体积
B、
MCH是指平均每升RBC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C、
红细胞的三个平均指数都是直接测定值
D、
MCHC是指每个RBC的平均血红蛋白量
E、
MCHC单位是pg/fl
导致红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是
A、
消化性溃疡
B、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
白血病
D、
甲状腺功能亢进
E、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肾小管病变时常见管型是:
A、
肾上皮细胞管型
B、
透明管型
C、
白细胞管型
D、
颗粒管型
急粒、急淋与急单的鉴别临床主要依靠的检测项目是
A、
临床状态和体征
B、
红细胞
C、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D、
骨髓中细胞类型及细胞化学染色
E、
染色体核型分析
F、
骨髓病理学检查
患者女性,68岁,头晕一年,有贫血史,Hb 75g/L,RBC 3.1×1012/L,HCT 0.28,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扩大,其红细胞直方图曲线可显示为
A、
主峰左移,RDW 正常
B、
主峰左移,RDW增宽
C、
主峰右移,RDW 正常
D、
主峰正常,RDW 增宽
E、
主峰正常,RDW 正常
属于精子低渗肿胀试验中,g型肿胀精子率参考值应
A、
<20%
B、
<50%
C、
>20%
D、
>50%
E、
>80%
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可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的物质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下列不宜进行骨髓穿刺的情况是
A、
白血病
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
血友病
D、
伤寒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存在的物质有
A、
肌酐
B、
葡萄糖
C、
尿素
D、
大分子蛋白质
E、
尿酸
反复测定样品中某物质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A、
准确度高
B、
精密度高
C、
灵敏度高
D、
实用性强
关于靶形红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
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
B、
厚度可比正常红细胞薄
C、
细胞中心部位深染,边缘浅染
D、
可能因HbA含量低而又分布不均所致
E、
中央深染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
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A、
鼻腔
B、
气管
C、
肠
D、
胃
E、
全身皮肤
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对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出现红色为阳性
B、
质控线和检测线均出现红色为阳性
C、
仅质控线出现红色为阳性
D、
仅检测线出现红色为阴性
E、
质控线和检测线均出现红色为阴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