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政治经济学广东开放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A. 土地私有权
B. 各类农业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C. 土地的好坏等生产条件不同
D.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剩余价值是由生产中所耗费的( )带来的
选择一项:
A. 可变资本
B. 不变资本
C.
A. 全部资本
全部资本
D. 原材料
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通过税收等手段,对( )进行调整,缓冲劳资严重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选择一项:
A. 宏观政策
B. 收入分配
C. 所有制结构
D. 国际政策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的形成为前提的
选择一项:
A. 剩余价值
B. 平均利润
C. 生产成本
D. 利润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选择一项:
A. Ⅰ(v+m)=Ⅱc
B. Ⅱ(v+m)=Ⅰc
C. 投入和产出相等
D. 供给和需求相等
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 )而言的。
选择一项:
A. 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B. 剩余价值的实现能力
C. 资本有机构成保持提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D. 资本和土地的绝对人口承载力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
选择一项:
A.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生产价格规律替代了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中,它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之间的矛盾。
选择一项:
A.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B. 无政府状态和自主劳动
C.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 )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一般规律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选择一项:
A. 社会总资本
B. 资本积累
C. 资本积聚
D. 资本集中
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是()
选择一项:
A. 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 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C. 劣等地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 土地本身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 )决定
选择一项:
A. 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B. 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C. 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D. 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下列中那一项属于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体现( )。
选择一项:
A. 相对人口过剩
B. 剩余价值最大化
C. 平均利润率上升
D. 充分就业
下列各项中,那一项不属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
选择一项: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C. 劳动力商品化
D. 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选择一项:
A. 扩大再生产
B. 社会化生产
C. 物质资料再生产
D. 简单再生产
二战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比如1945-1951年,1974-1979年的( )就掀起了两次国有化浪潮。
选择一项:
A. 法国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1929—1933年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实行( )。
选择一项:
A. 收入分配的调整
B. 宏观政策的调整
C.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D. 国际政策的调整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
选择一项:
A. 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B.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C.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D.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主要是它更有利于( )发展。
选择一项:
A. 物质资料的私有化
B. 生产力
C. 生产的社会化
D. 生产关系
( )的对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选择一项:
A. 无政府状态和个人自主劳动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C. 公有制和私有制
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
选择一项:
A. 以上两项都正确
B. 以上两项都不正确
C. 财富的积累
D. 贫困的积累
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是指利润的绝对平均化。
选择一项:
对
错
Ⅰ(v+m)>Ⅱc并不一定能保证扩大再生产发生。( )
选择一项:
对
错
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店员就不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
选择一项:
对
错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剩余价值产生的越少,利润率越低。
选择一项:
对
错
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 )
选择一项:
对
错
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促进了生产社会化。( )
选择一项:
对
错
1929—1933年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实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
选择一项:
对
错
在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形态下,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都被掩盖了。
选择一项:
对
错
资本主义劳动力的商品化,使劳动者摆脱了封建条件下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 )
选择一项:
对
错
相对过剩人口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现象。( )
选择一项:
对
错
下列( )农业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中等地
B. 劣等地
C. 优等地
D. 以上都可以
在资本主要制度下,商品的生产成本由( )组成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不变资本的价值c
B. 商业利润
C. 剩余价值m
D. 可变资本的价值v
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雇员工资
B. 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C. 纯粹流通费用
D. 运输费用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B. 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之间的交换
C. 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D. 第一部类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的统一。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
B. 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再生产
D. 简单再生产
生产成本这一范畴对资本主要生产有( )重要的影响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B.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要再生产的条件。
C. 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
D. 以上都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的掠夺和剥削表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获取暴利
B. 通过商品市场的不平等交换获取暴利
C. 通过政治和军事的干预获取暴利
D. 通过国际援助获取暴利
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土地价格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B. 土地价格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C. 土地价格与地租数量成正比
D. 土地价格与地租数量成反比
社会总产品包含( )三个组成部分。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资
B. 可变资本
C. 不变资本
D. 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革命具有双重效应:(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推动社会的进步
C. 提高生产率
D. 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
彩电降价到底了没有?
《深圳商报》记者日前从广东省彩电企业领导人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彩电业平均利润率为6%,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微利行业。在这个有康佳、TCL、创维等著名彩电企业首脑们参加的企业会议上,对这一利润率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表示异议。据称,现在25英寸、21英寸彩电已经是“亏本赚吆喝”,不仅无利可图,而且企业还有倒贴成本。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是29英寸、34英寸大彩电及新推出的数字电视。
时间倒退十年前,中国彩电生产企业平均利润曾经达到50%以上,这使中国彩电行业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并进一步向规模和质量要效益。
[资料来源] 深圳商报,2001年。
问题:
1、上述案例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哪一条基本规律?
2、你认为我国彩电行业的这种现象是否会在其他有超额利润的行业出现?为什么?
从新中国的建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要有一个过渡时期是由:( )
选择一项:
A.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 商品经济不发达决定的
C. 科学教育水平落后决定的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初次分配的结果。
选择一项: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总收入
C. 国民净收入
D. 国民收入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重要特征是:( )
选择一项:
A. 在旧制度内自发组建产生
B. 由全民公决产生
C. 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协商产生
D. 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力人民的斗争并取得政权后产生
( )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近出重大步伐。
选择一项:
A. 1981
B. 1984
C. 1983
D. 1982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选择一项:
A. 1979年1月
B. 1978年12月
C. 1979年12月
D. 1978年1月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 )
选择一项:
A. 可以跳过无产阶级专政
B. 可以跳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
C. 可以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
D. 可以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 )年,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选择一项:
A. 1994
B. 1992
C. 1991
D. 1993
在中国,( )都属于国家所有。
选择一项:
A. 银行
B. 通讯
C. 电力
D. 草原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原则。
选择一项:
A. 个人消费品
B. 生产资料
C. 社会总产品
D. 国民收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