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下列有关中国道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是根本信仰
B.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C.促使了游仙文学产生
D.贵生、恶死
宋朝时瓷器产品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其中烧制瓷器最有名的“五大名窑”,除官窑、汝窑外,还有( )。
A.哥窑
B.定窑
C.钧窑
D.宣窑
唐三彩主要由( )三种颜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而得名。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我国古代先辈创造了数以千计的科技发明,其中造纸术和( )被称为“四大发明”。
A.火药
B.中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中国医药学体系完善,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医疗技术方面除药物治疗外,还有( )等多种特殊疗法。
A.针灸
B.气功
C.推拿
D.耳针
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农学著作的是:( )。
A.《授时历》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王祯农书》
我国农业有着近万年的历史,形成了浓厚的经营思想,如:( )。
A.精耕细作
B.量力而行
C.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D.趋利避害
我国传统天文学伴随农业文明产生,著名的天文著作包括:( )。
A.《周髀算经》
B.《开元占经》
C.《新仪象法要》
D.《天工开物》
《诗经》在艺术创作上很有特色,古代学者将其艺术手法归纳为( )三法。
A.赋
B.比
C.兴
D.对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起点,分为( )三部分。
A.诗
B.雅
C.颂
D.风
方志即地方志,是记述地区历史的著作。以下属于方志的是:( )。
A.《元各郡县图志》
B.《元典章》
C.《太平寰宇记》
D.《资治通鉴》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以下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竹书纪年》
宋代的金石学独具特色,代表作有:( )。
A.王象之《舆地纪胜》
B.欧阳修《集古录》
C.赵明诚《金石录》
D.赵佶《宣和博物图》
下列观点倡导“学思并重”的是:( )。
A.博学之,慎思之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思索熟察
D.学愈博则思愈远
“五经”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儒家经典,除《诗》、《书》外,还有( )。
A.《孝经》
B.《易》
C.《春秋》
D.《礼》
《大学》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目的概括为:( )。
A.明明德
B.亲民
C.止于至善
D.明经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 )。
A.乡试
B.会试
C.州试
D.殿试
自唐代开始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代时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为( )两类。
A.常科
B.制科
C.州科
D.武科
我国古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堂、培养门生的重要场所,著名的书院有( )。
A.白鹿洞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岳麓书院
宋代以后,乡村私立的蒙学非常普遍,其使用的教材多是字书,著名的有(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明代很重视官学,在京师设国子监,此外还有( )。
A.宗学
B.武学
C.府学
D.州学
西周时的官学包括:( )。
A.国学
B.书院
C.乡学
D.国子监
我国在商代时就出现了正式的学校。当时学校的名称很多,有( )。
A.庠
B.序
C.学
D.大学
佛家追求的“随缘人格”是一种出世型的理想人格,其基本要求有( )。
A.无我
B.无欲
C.无争
D.无修之修,成佛随缘
法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鞍山人深刻认识,提出了“英雄人格”设计,其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任力”而不“认德”
B.“贵法”而不“贵义”
C.抱法处势
D.去私心行公义
道家对其“隐士人格”修养方法的倡议包括( )。
A.无为
B.绝仁弃义
C.坐忘
D.心斋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设计了一种企图超越世俗的“隐士人格”。符合这一人格基本主张的是( )。
A.淡泊名利
B.致虚守静
C.清静无为
D.锐意进取
儒家在长期的道德践履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格修养方法,包括( ):
A.反身内省
B.主敬
C.存心养性
D.重学力行
儒家对于道德充实、人格伟大等非常重视,其设计的“理想人格”有哪些特征?()
A.仁爱精神
B.济世情怀
C.中庸的品质
D.注重气节操守
勇毅力行是中华民族在践行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以下做法( )便是其体现:
A.杀身成仁
B.舍生取义
C.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见义思利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熟知的有( )。
A.仁爱孝悌
B.谦和好礼
C.诚信知报
D.精忠爱国
黄宗羲有“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他与( )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顾炎武
B.王夫之
C.龚自珍
D.王阳明
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奉行多种修养模式,比如:( )。
A.格物致知
B.诚意
C.正心
D.治国平天下
“五常之道”是中国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仁、义、( )。
A.礼
B.艺
C.智
D.信
早期法家以管仲为代表,他将“礼”和( )定为“国之四维”。
A.义
B.廉
C.御
D.耻
墨家以“义”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原则,其基本主张有( )等。
A.兼爱
B.非攻
C.尚贤
D.节用
宋、明以后三教合流,自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形成的八大宗派影响渐微,只有( )影响久远。
A.天台宗
B.华严宗
C.净土宗
D.禅宗
佛教是我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宗教形式之一,其基本教义主要体现在( )等理论方面。
A.四谛说
B.缘起论
C.业报轮回说
D.三法印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教派,主要包括( )。
A.正一道
B.太平道
C.全真道
D.大道教
以下属于老子提出或由老子思想衍生出的生活处世辩证法有( )。
A.以柔克刚
B.相反相成
C.知足常乐
D.大智若愚
孟子认为人人生来都有天赋本性,体现在几种“心”上,即:( )。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恭敬之心
D.是非之心
“中庸”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其作为方法论时基本内容包括( )。
A.叩其两端
B.执两用中
C.过犹不及
D.举一反三
在人道观上,孔子的主张包括( )。
A.立礼复礼
B.纳仁入礼
C.仁礼结合
D.学而知之
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其中“诗书”指的是( )。
A.《唐诗三百首》
B.《汉书》
C.《诗经》
D.《尚书》
我国历史著作中的“三通”是指( )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史》
史评体著作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即( )。
A.史书评论
B.史事评论
C.史志评论
D.史诗评论
先秦诸子百家中,在当时被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司马迁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除本纪外,还包括( )几部分。
A.表
B.书
C.世家
D.列传
我国传统美德“孝悌”的基本内容是( )。
A.父慈
B.子孝
C.兄友
D.弟恭
孔子认为( )三者是治国之本。
A.庶
B.富
C.教
D.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