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史试卷

《韩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处“中古之世”是指[]A.原始人群时期B.母系氏族公社时期C.父系氏族公社早期D.父系氏族公社晚期
103.春秋后期,生产力的提高表现在[]①铁器在农业上使用②开头用牛耕地③井田制逐步瓦解④新剥削方式提高劳动者爱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4.《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就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就速,无所匿其力也;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当时[]A.生产工具进步B.私田开垦增多C.奴隶厌恶井田D.封建制度优越
以下关于晋国的陈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B.都城位于今山西境内C.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D.春秋末年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显现在[]A.“天下为家”局面显现后B.“殉葬”、“人牲”盛行时C.分封制进展时期D.“尊王攘夷”口号提
周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西周国家政权[]B.毁灭商朝残余势力C.保证西周国家兵源D.向诸侯国征收财物
牧野之战与“国人暴动”[]A.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益的斗争B.都是民主对专制的胜利C.都是抗击暴政的奴隶起义D.都表达了奴隶的抗击性
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时日曷(何时)丧,予与汝皆亡”诅咒的暴君是[]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幽王
西周的奴隶制比殷商更为发达;是由于西周[]A.疆域更加宽阔B.供作“人牲”和“殉葬”的奴隶人数大量增加C.手工业作坊全用奴隶劳动D.曾经建立“共和”政权
现在已知我国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从夏、商两朝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当[]A.进展经济,增强国力B.加强国防,充实武备C.重视训练,嘉奖进展D.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对于“甲骨文”的以下表述,不精确的是[]A.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B.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C.它演化为今日的汉字D.它是一部商王朝的信史
我们从商代甲骨文中可以看到[]A.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精确纪年B.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C.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外形D.关于划分节气
古老炎帝黄帝的传奇,反映了[]A.黄帝炎帝是传奇中的英雄B.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C.华夏族悠久的历史活动D.中华民族已经完全形成
西域都护的最初设置是在[]A.西汉前期B.汉武帝在位时期C.西汉中后期D.东汉前期
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他的最大贡献在于[]
A.开创了中医传统的“四诊法”B.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最早提出了病理学说D.最早接受分科治病的方法
118.《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在于[]A.奠定了中医病理学的基础B.确立了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C.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D.初步建立了中医的
我国封建社会开头建立地方训练系统的目的是[]A.加强思想把握B.促进学术富强C.与科举制配套D.推行儒学训练
汉朝时受到广泛宠爱的活动是[]A.蹴鞠B.角C.击剑D.秋千
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变弓驽”,这次大事发生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准备因素是[]A.诸葛亮的计策BC.孙刘的联盟D.周瑜的水军.地理上的优势
西汉初年匈奴南下打到最南边的位置是现在的[]A.山西大同西南B.河南洛阳东北C.山西太原西南D.陕西西安东南
以下最能证明西汉时期中国对西亚和欧洲的丝绸贸易相当兴盛的是[]A.张骞通西域后,沟通了西亚和欧洲的商贸关系B.近年来,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许多西汉时期的丝织品C.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华D.古时候,西亚和欧洲国家的人民特别宠爱中国的丝织品
秦始皇大量迁移人口到边远地区,这些边远地区是[]①河套一带的北方地区②辽东一带的北方地区③珠江流域的南方地区④东南沿海的南方地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东汉末年显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其历史根源是[]A.王国问题的进展B.宦官和外戚交替执政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D.黄巾大起义的结果
东汉末年显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最主要缘由是[]A.农夫起义瓦解东汉政权B.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C.豪强地主势力的进展D.民族之间的战争
以下关于黄巾起义特点的表达,不正确选项[]A.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起义B.是一次有预备、有组织的农夫起义C.是一次利用宗教为外衣的农夫起义D.是一次繁重打击封建政权的农夫起义
淝水之战的结果说明[]A.东晋国力强大C.东晋军队能征善战BD.前秦统治腐败.统一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时,统治中国南方的是南朝的[]A.宋B.齐C.梁D.陈
.南北朝开头于[]A.拓跋建立北魏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东晋建立D.刘裕建宋
.促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历史因素是:[]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显现B.汉族地主的建议C.复原北方经济,安定北魏统治的需要D.终止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是为了[]A.解决汉末以来严肃的土地兼并问题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保证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北方各族的大融合
从三国后期到西晋,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进展快速,打破了南北均势B.北方地区显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C.北方政权胜利地减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度
制造家马钧制造了翻车,其主要用于[]A.运输B.播种C.浇灌D.鼓风【答案】C136.祖逖北伐时,北方地区正处于[]A.十六国时期B.北魏统治时期C.苻坚统治时期D.东魏和西魏并立
西晋灭亡后,各族在北方和西南先后建立了十六个主要国家,其中建立国家最少的民族是[]A.匈奴族和羯族B.鲜卑族和羌族C.羯族和羌族D.氐族和汉族
东晋的都城建在[]A.建业B.建康C.洛阳D.临安
316年灭亡西晋的政权是[]A.前秦B.后秦C.汉D.成汉
三国终止的先后次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
古代诗人在咏史诗中写道:“亭长(刘邦曾为秦地方官吏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凉快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这说明作者[]A.确定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B.指出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C.熟识到刘邦得民心的缘由D.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说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A.主见推行分封制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冲突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地D.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西汉发行的五铢钱是[]A.记重量B.记价值C.记年号D.记国号
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心机构不同B.地方制度不同C.皇帝权力不同D.根本目的不同
王莽改制失败的最主要缘由是[]A.官僚和大地主反对B.无地农夫不满C.封建生产关系准备了土地兼并问题不能解决D.不许土地买卖,违反历史进展
汉高祖五年诏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对这道命令的说明最精确的是[]A.全部的奴婢复原其平民身份B.原先的平民因饥饿而成为奴婢的人复原平民身份C.因饥饿卖身作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D.因饥饿自己将自己卖为奴婢的人,不得为平民
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实质是[]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皇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冲突C.中意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减弱诸侯王的力气
西汉纺织技术的重要进步表现在[]A.丝织物的品种增多B.在织物上直接织出花纹C.织出绚丽动人的花鸟纹锦D.用百鸟羽毛织成毛裙
秦汉时期关中的水利工程中,连接泾水和渭水的是[]A.六辅渠B.郑国渠C.通济渠D.白渠
以下关于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工程情形的表达,不正确的哪一项[]A.主要集中在泾水、渭水和洛水流域B.大多出于战争的需要修建的C.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连续发挥作用D.新开凿的有六辅渠和白渠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实行的措施是[A.实行疗养生息政策B.铲除异姓王侯C.分封同姓王D.铲除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