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刘勰和钟嵘的诗歌观念都坚持以四言为正体”,以五言为“流调”。()
A.正确
B.错误
别材别趣说是严羽提出的审美特征论?()
A.正确
B.错误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A.正确
B.错误
元结在诗歌创作方面反对奉行儒家诗教。()
A.正确
B.错误
《诗品》多出体现“体”或者“问题”的概念,是钟嵘区别诗人个体风格的一个标识。()
A.正确
B.错误
钟嵘的风格批评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从诗人的身世机遇联及作品的考察来进行的。()
A.正确
B.错误
杜甫是一个遵奉儒家传统的诗人()
A.正确
B.错误
皎然是有诗学理论专著的第二位唐代诗人。()
A.正确
B.错误
《诗品》所写的各种意境和风格,主要体现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A.正确
B.错误
元结只做近体诗,不做古体诗。()
A.正确
B.错误
杜甫认为最好的诗应当是诗思之美与形式格律之美毫发无间的融为一体。()
A.正确
B.错误
陈师道是有名的苦吟诗人。()
A.正确
B.错误
王昌龄是盛唐诗人中极其罕见的有诗评专著传世的诗人之一。()
A.正确
B.错误
《指瑕》在《文心雕龙》中属于文学流变论。()
A.正确
B.错误
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互通。
“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为孔门四教之一。
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只是其内涵之一。
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
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的方法。
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
非乐”与“()”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诗经》中“维是(),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诗言志”说被()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的说法。
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
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野的私学。东汉郑玄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
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两汉文论的主导是()。
()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
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屈赋、汉赋和《史记》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辞赋以很高评价。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
()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所作《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
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是()。“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
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
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原则的是东汉的(),他是在其《论衡》是书中提出的。
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
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
《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和“下以飞刺上”
“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把“风雅颂”归纳为诗歌的体裁,把“()”归纳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王充《论衡》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等
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
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