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新疆开放大学-刑法学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 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B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 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 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B
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这说明行为人缺乏认识和意志因素。(对 )
行为人动辄行凶,捅人一刀就走,放任伤亡结果发生,被害人未死亡而构成重伤的,行为人应负间接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对)
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对)
刑罚轻重的认识错误不属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错 )
是否构成犯罪的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错)
某甲驾一货车穿行于陡峭山路,某乙想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骤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当场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对 )
甲平时小偷小摸,听说开始严打后到司法机关自首;甲引诱不到14周岁的少女与之发生性关系,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些都属于法律认识错误。( 对)
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错 )
我国刑法对故意的规定是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其行为及结果的违法性。( 错)
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偶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成轻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况?(B )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对象错误
乙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甲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门后一老太太撞倒在地造成小腿骨折。乙某的行为属于(D)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下列情况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D)。
A、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对于黄某行为的认定
B、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借口防卫将张某手臂打折。对于李某行为的认定
C、 一个晚上,一便衣民警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误认为窃车贼,司机立即找了几个人手持铁棍赶到现场,而民警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对于民警行为的认定。
D、一日夜晚吴某在一僻静小巷行走,见一陌生人突然袭击他,遂挥拳打去,直至将其打瘫在地。后查明此陌生人为一狂暴性精神病人,经常袭击路人,已造成好几起轻伤事件。结果精神病人被吴某打断一条腿(轻伤害)。对于吴某行为的认定。
防卫过当,从其性质上讲,应该是防卫行为,只是超出了防卫的必要限度。(对 )
符合限度条件,防卫行为就是正当防卫,反之,就不是正当防卫。(对 )
一日深夜, 一男子闯入某校女大学生宿舍,以暴力相威胁意欲强奸独居的某女大学生。该女假装答应,趁该男子不注意,随即从床边抄起一根木棒,朝该男子头部猛击两下,致其死亡。该女生的行为属于事后防卫。(错 )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这里的不法侵害,是指犯罪行为。(错 )
赵某与张某发生口角后,张某声称要把赵某杀死,并前去商店购买匕首。赵某怕张某杀死自己,就在张从商店返回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张某。赵某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错 )
甲乙二人因琐事发生争执,继而撕打在一起。甲因身强力壮,几次将乙摔倒在地上。乙在愤怒之下,掏出匕首将甲刺成重伤。乙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错)
甲欲抢劫便衣警察乙的财物,将乙推倒在地,并抽出尖刀对准乙的脸上划了一刀,逼迫其交出钱财。乙遂掏出身上的手枪朝甲的腿部开枪,但由于甲躲闪很快而未受伤。乙的行为是防卫过当。(错 )
紧急避险成立的前提条件是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所避免的损害。(错 )
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已经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错 )
甲受人之托运输毒品,遭遇乙的抢劫,甲在反抗过程中,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错 )
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义务的人及家庭中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错 )
对于来自于他人的不法侵害,只能进行正当防卫,不能进行紧急避险。(错 )
对杀人、暴力取证、绑架等犯罪行为可以行使“特别防卫权”。( 错)
只要行为人认为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错)
实施正当防卫行为的强度,只要足以制服侵害行为,就不属于防卫过当。(错 )
精神病患者某甲手持匕首追杀某乙,某乙在被逼到一房屋的墙角里,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掷向某甲,砸中某甲的眼部,致其左眼失明。某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错)
对事后防卫,应一律按故意犯罪来处理。(错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错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错 )
在不法侵害已经终止后,再对侵害人进行的防卫的,属于防卫过当。(错 )
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D)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张某从邻居男孩小伟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伟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C)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某日,甲用自制的万能钥匙前往乙家行窃,正当其开锁时,突闻一阵脚步由远而近走来,甲慌忙抽出钥匙,逃离现场。甲的行为属于(B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过程中的中止
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李某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李某的行为是( B)
A、犯罪未遂 被迫的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某甲与某乙有仇,意图杀害某乙。某日,某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某乙的住处,意欲杀某乙。途中,某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家中,躺下休息。某甲的行为属于( C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不构成犯罪
某甲系A市二中学生,15岁,一日因故与其母发生争吵,遂心生恶念,持刀杀其母,其母受伤尚未死亡,某甲急忙将其母送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C )。
A、意外事件
B、故意杀人未遂
C、故意杀人既遂
D、犯罪中止
某甲投毒杀妻,将毒食给其妻吃下,后见其妻中毒疼痛难忍,出于怜悯而自动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发生。某甲的行为属于(D )。
A、预备阶段中的中止
B、实行阶段中的中止
C、行为实行终了而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中止
D、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是( C)。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
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处轻罚 
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D、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D )。 未遂的概念
A 、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
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 )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
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
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不足以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
罚,将赵某释放 行为犯到一定程度才构成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
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C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ACD )
A、甲正在入户盗窃时,忽闻警车鸣笛而来,以为有人发觉,打电话报警,招来了警车,连东西都没来得及拿就慌忙离去。其实,警车只是路过而已。
B、甲正在入户抢劫乙,忽闻警车鸣笛呼啸而过。警车远去后甲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感到害怕。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去。 不足以阻止结果的发生 是犯罪的中止
C、甲向乙头部砍数刀后,以为乙必死无疑,恰逢过路的人将乙送到医院。
D、甲正在撬一保险柜时,忽然同伙打来电话,告知该保险柜中没有值钱的东西。甲便放弃撬该保险柜离去。其实,保险柜中有50万元现金。 对对象的认识足以阻止既遂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犯罪未遂:(ABCD )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甲某在饭店用餐时,乘人不备将该饭店店堂中一个古玩摆设装人衣兜中,意图据为己
有,未出店门却被店员发现,当场将其抓获。
C、某丙在居民楼盗窃时,被群众发觉送到公安机关。
D、甲某与乙某在约定的地点交易毒品时,甲某刚刚将毒品递给乙某,还未来得及收钱,即被埋伏在此的警察抓获。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手段不能犯的未遂?(AC )
A、行为人因为在使用犯罪方法上发生认识错误而导致犯罪不可能既遂
B、行为人因为发生常识错误而导致犯罪不可能既遂
C、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与所认识(或本欲实施)的行为,完全不同
D、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与所认识(或本欲实施)的行为,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