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桂林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

下面关于水源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 )。 (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 (2)井群的运行应采用集中控制 (3)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4)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有关部门同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还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5)镇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也不能适当降低 (6)用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A.(2)、(5) B.(5) C.(4)、(6) D.(5)、(6)
水泵吸水管的流速,在直径大于1000mm时,为( )m/s。 A.0.5~1.0 B.1.0~1.2 C.1.2~1.6 D.1.5~2.0
湿投凝聚剂时,溶解次数应根据凝聚剂用量和配制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每日不宜超过( )次。 A.3 B.2 C.4 D.6
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 )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mm/s。 A.进水 B.出水 C.水平 D.上升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下面关于水量的错误说法是( )。 (1)公共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行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执行 (2)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4)居民生活用水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5)综合生活用水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也包括浇洒道路、绿化和其他市政用水 A.(1)、(2) B.(4) C.(2)、(5) D.(5)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的过栅流速有冰絮时为( )m/s;无冰絮时为( )m/S。 A.0.1~0.2;0.2~0.5 B.0.1~0.4;0.2~0.5 C.0.1~0.2;0.3~0.6 D.0.1~0.3;0.2~0.6
用于( )的凝聚剂或助凝剂,不得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
与凝聚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凝聚剂性质采取相应的( )措施。 A.防渗 B.防锈 C.防腐 D.防藻
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曝气后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5.8 B.6.5 C.7.0 D.6.0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水质和水压,应根据( )要求确定。 A.生产工艺 B.生产设备 C.生产原料 D.产量
悬浮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3000度的原水。当进水浑浊度大于3000度时,宜采用( )式悬浮澄清池。 A.三层 B.双层 C.活动式 D.组合式
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采用1.0~1.2m,并应有( )冲洗水头的措施。 A.调整 B.减少 C.增大 D.控制
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阻塞面积应按( )%考虑。 A.25 B.20 C.35 D.30
加氯间及氯库内宜设置测定( )中氯气浓度的仪表和报警措施。必要时可设氯气吸收设备。 A.氯瓶 B.空气 C.加氯装置 D.加氯管
大口井的深度一般不宜大于( )m。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10m。 A.15;10 B.15;15 C.10;15 D.10;10
采用管井取水时应设备用井,备用井的数量一般可按10%~20%的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 )口井。 A.4 B.3 C. 1 D.2
移动罩滤池的分组及每组的分格数,应根据生产规模、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不得少于可独立运行的两组,每组的分格数不得少于( )格。 A.3 B.5 C.6 D.8
除锰滤池滤前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7.5 B.6.5 C.7.0 D.6.0
当跌水、淋水、喷水、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表面曝气装置设在室内时,应考虑( )设施。 A.消毒 B.防爆 C.排气 D.通风
液氨和液氯或漂白粉应分别堆放在单独的仓库内,且宜与加氯(氨)间( )。 A.隔开 B.毗连 C.分建 D.合建
在理想沉淀池中,沉淀的颗粒的去除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沉淀颗粒密度  B、沉速为沉淀的颗粒占所有颗粒的质量比  C、沉速的大小  D、沉淀池表面负荷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的是( )。 A、溶解性有机物 B、细菌 C、Ca2+ D、胶体
污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应以节约土地为原则,根据污水各建筑物、构筑物的功能和工艺要求,结合厂址地形、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使总平面布置( ),并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 A、合理 B、经济 C、适用 D、节约能源
循环冷却水系统通常按循环水是否与空气直接接触而分为( )系统。 A、干湿式 B、混合式 C、密闭式 D、敞开式
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的原则有( )。 A、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减少时钟的土方量 B、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 C、各处理构筑物的连接管的允许流速应满足相关要求 D、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压力流 
输水管线应避免穿越( )和河水淹没也冲刷地区,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 A、滑坡 B、高地下水位 C、岩层 D、沼泽
水塔容量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 )。 A、按清水池的池数确定 B、按清水池容积推求 C、根据水厂供水曲线和用水曲线推求 D、按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率求得
用水量标准即为用水量定额,它是确定设计用水量的主要依据,它可影响给水系统相应设施的规模、( )等方面。 A、工程投资 B、工程扩建的期限 C、今后水量的保证 D、工业企业生产情况
根据城市规划、水源条件、( )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给水系统可有多种不同的布置方式。 A、地形 B、用户水量 C、水压 D、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