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物质性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认识是人们对理论的掌握。
唯物主义认识历史英雄创造的。
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历史。
剩余价值就是利润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可以靠自身消除的。
垄断资本主义克服了自由竞争时代的很多缺陷,不会再有经济危机了。
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在贫困的国家诞生。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基础就等于上层建筑。 得分/总分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得分/总分 A. 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B. 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C.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00/2.00 D. 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得分/总分 A. 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2.00 C. 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D. 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得分/总分 A. 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B. 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C.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0/2.00 D. 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得分/总分 A. 善于独立思考 B. 深人进行调查研究 C. 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D. 理论联系实际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得分/总分 A.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B.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0/2.00 C.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无产阶级的重大意义之一是 得分/总分 A. 使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B. 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必然 C. 使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 2.00/2.00 D. 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得分/总分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2.00/2.00 D. 矛盾的观点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得分/总分 A. 对立统一规律 2.00/2.00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有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得分/总分 A. 抽象的可能性 2.00/2.00 B. 较差的可能性 C. 微小的可能性 D. 现实的可能性
毛泽东指示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毛泽东的思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得分/总分 A.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B. 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2.00/2.00 C.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D. 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 得分/总分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00/2.00 C. 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D. 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得分/总分 A.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B.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00/2.00 C.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 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得分/总分 A. 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00/2.00 B.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 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 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得分/总分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2.00/2.00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得分/总分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00/2.00 C. 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 D. 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哲学上看,我国制定的“十二五”计划的根据是 得分/总分 A. 现实的可能性 2.00/2.00 B. 抽象的可能性 C. 先进分子的构想 D. 人民群众的愿望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得分/总分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2.00/2.00 B.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C.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D.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得分/总分 A.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00/2.00 C.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D.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和而不同,同则不和”,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得分/总分 A. 有矛盾就没有和谐 B. 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C. 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D. 和谐包含着矛盾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打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却造成不同的结果。这说明 得分/总分 A. 《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2.00/2.00 C. 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D.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得分/总分 A. 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B. 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00/2.00 C.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 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得分/总分 A. 要坚持适度原则 2.00/2.00 B. 要重视量的积累 C.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D.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得分/总分 A. 认为世界是绝对性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00/2.00 C.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中,意识往往出现“超前反映”,这里“超前反映”的意识主要是指 得分/总分 A. 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B. 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C. 在观念中建立理性客体 2.00/2.00 D. 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反映论是 得分/总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有原则 C.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D. 除庸俗唯物主义外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是 得分/总分 A. 概念 B. 知觉 C. 判断 D. 感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表明 得分/总分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也不可靠 C.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传统的植物学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我国科学院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幅提高。这表明 得分/总分 A. 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B.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C. 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D. 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得分/总分 A.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2.00/2.00 C. 在真理观上陷入了形而上学 D.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得分/总分 A. 有用即真理 2.00/2.00 B. 真理必有用 C. 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D. 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