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 ( ) A、民主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规划的关键是 ( ) A、搞好基础设施 B、保护基本农田 C、布局合理 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
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不包括 ( )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开发利用 D、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
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 (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下列有关环境诉讼时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长时效二十年从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B、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就丧失了胜诉权 C、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就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关于公害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的概念等同于日本在环境法上最早使用的“公害”概念 B、现代日本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害”概念,首次出现即被定义于1967年通过的《公害对策基本法》 C、日本环境法上的“公害”概念与英美法中的“公共妨害”概念并不等同 D、一般来说,我国使用的“公害”一词就是指环境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 ) 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 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中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综合性专门法律是( ) A、1974《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B、1979《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海洋环境保护法》 D、1999《海洋环境保护法》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下水质标准》 标准。 ( ) A、I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 ) A、5dB B、10dB C、15dB D、20dB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 )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B、法律规定,国家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备案制度 C、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无须做到账物相符 D、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批准( ) A、市、自治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县、县级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 ( ) 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 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 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
矿产资源规划按其内容可分为 ( ) A、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 B、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C、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 D、行业开发规划和地区开发规划
下列关于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 B、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取决于其所依存的土地或水体的所有权 C、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可分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 D、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我国为了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颁布的法律、法规不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种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针对科学存在的不确定性,环境法上出现的新的原则是 ( ) A、国际环境合作 B、国家主权 C、防止环境损害 D、谨慎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 ( ) A、各行政部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要进行充分的合作 B、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C、解决环境问题是公民和行政机关共同的问题 D、环境问题是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
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 ( ) 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 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 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的基础是 (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C、环境标准 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被称为 ( ) A、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 B、科斯定理 C、环境效益失衡 D、政策失灵
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 ( )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蟑质量负责的是 (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中,城市的详细规划,由 人民政府审批。 A、设区的市以上 B、省级以上 C、国务院 D、该市
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有影响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法律制度是 ( ) A、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B、自然资源调查制度 C、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D、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环境标准是:(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 ( ) A、鱼苗的费用 B、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 C、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 D、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
在我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表述形式源于 ( ) A、1978年《宪法》 B、1982年《宪法》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 )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关于“域外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情形是 () A、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有害废弃物运输至公海海域倾倒的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 C、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有害废弃物运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污染的
下列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是 ( )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 D、四级保护区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适用 ( ) A、0类标准 B、1类标准 C、2类标准 D、3类标准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 )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 ( ) A、规划限制 B、核设施退役区 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 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以上 ( ) A、50% B、75% C、80% D、85%
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 ( ) 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 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 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 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
我国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实行 ( ) A、有限制的转让 B、无偿取得制度 C、任意转让 D、倒卖牟利
我国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的综合性法律是 ( ) A、《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B、《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C、《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D、《野生动物保护法》
国际环境法的原则和规则约束力的基础是 ( ) A、各国公民的接受与支持 B、国家领导的同意与接受 C、国家明示或默示的同意与接受 D、联合国理事会的决议
过错不是判断赔偿责任的要件,只要有因果关系存在就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国际环境损害赔偿原则是 ( ) A、推定过错原则 B、公平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绝对责任原则
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 ( ) A、生活环境 B、居室环境 C、城市环境 D、人工环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特征,除了综合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以外还有 ( ) A、共同性 B、行政性 C、自然性 D、经济性
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 ( ) A、1954年《宪法》 B、949年《共同纲领》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城市的土地属于 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 所有。 ( ) A、国家,国家 B、国家,个人 C、集体,个人 D、国家,集体
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著作是( ) A、《增长的极限》 B、《只有一个地球》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20世纪60至7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的( ) A、早期限制时期 B、治理时期 C、综合防治时期 D、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关系的时期
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 ( ) A、《人类环境宣言》 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C、《内罗毕宣言》 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 ) A、民事侵权 B、民事合同 C、行政法治 D、行政合同
矿产资源被开发殆尽,属于 ( ) A、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绝对消灭 B、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相对消灭 C、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绝对消灭 D、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相对消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