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法律基础

法律起源的规律包括:( ) A、 法律起源经历了一个由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B、 法律起源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发展成为制定法的过程 C、 法律起源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调整到自觉调整的过程 D、 法律起源经历了一个从神的立法到人的立法的过程
法律发展的规律有:( ) A、 从神法向人法发展 B、 从“身份的法”向“契约的法”发展 C、 从不成文法向成文法发展 D、 从族群之法向世界之法发展
一国法律现代化的特征包括( )。 A、 有良好的法律制度 B、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C、 法律以自由、平等、正义、人权作为价值追求 D、 司法独立
法律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现代化理论相适应,它是指一国法律伴随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现代化变革而出现的、以某些特征为显著标志的、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变的深刻变革过程。( )
关于法律对行为的激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可以采取正激励和负激励的方式 B、 可以通过人们的认同感和义务感来实现 C、 惩罚和制裁不是激励的形式 D、 利益是激励的动因
下列( )选项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 A、 法国大革命后制定的《法国民法典》 B、 西周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C、 中国传统的“和为贵”、“少讼”、“厌讼” 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下列有关法律的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依据行为科学家麦克雷戈的理论所做的分类 B、 法治秩序更应该强调法律的内滋激励 C、 就效果与作用而言,法律的内滋激励好于外附激励 D、 从某种意义上讲,哈特所谓的人们对法律的内在观点是法律内滋激励的前提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心理体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合称。( )
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从法官裁判的角度看,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条文规定的内容?( ) A、 条文涉及法的渊源 B、 条文规定了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 C、 条文直接规定了裁判规则 D、 条文规定了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 A、 法律关系的主体 B、 法律关系的内容 C、 法律关系的客体 D、 法律关系的结果
“在法学家们以及各个法典看来,各个个人之间的关系,例如缔结契约这类事情,一般是纯粹偶然的现象,这些关系被他们看作是可以随意建立或不建立的关系,它们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缔约双方的个人意愿。每当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交往形式,例如保险公司等的时候,法便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获得财产的新方式。”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契约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建立的社会关系 B、 各个时期的法都不得不规定保险公司等新的交往形式和它们获得财产的新方式 C、 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既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关系的属性,又有物质关系制约的属性 D、 法律关系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志,而不可能是国家的意志
法律关系是形式与内容、动态与静态、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 )
法律关系以主体间法律上的权利为内容。( )
以下不属于法律责任特点的是( ) A、 法律责任的法定性 B、 法律责任的强制性 C、 法律责任的灵活性 D、 法律责任的当为性
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 违法 B、 违约 C、 故意 D、 违反法律的特别规定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 ) A、 法律位阶的冲突 B、 法律责任的免除 C、 法律价值的冲突 D、 法律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有三个: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
法律责任主要有制裁功能和补偿功能。(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B、 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 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 D、 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 ) A、 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B、 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 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 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C、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 D、 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
柏拉图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
民主和法治相互制约,彼此平衡。( )
《自由大宪章》与今天的哪一种法律相类似?( ) A、 民法 B、 行政法 C、 宪法 D、 诉讼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 法律的权威仅依靠国家强制力 C、 法律至上意味着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威 D、 法律至上天然排斥特权观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由大宪章》诞生于英国封建专制时期 B、 限制王权是《自由大宪章》的目的之一 C、 《自由大宪章》揭示了神权与王权之争 D、 《自由大宪章》揭示了国王与贵族的权力之争
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时期重要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
《自由大宪章》限制国王与贵族的权力,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与大陆法系相比,英美法系中法官特有的身份是( ) A、 执法者 B、 司法者 C、 立法者 D、 护法者
英美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是( ) A、 习惯法 B、 制定法 C、 判例法 D、 法学家的学说
以下关于法律效力等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B、 旧法优于新法 C、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D、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制诉讼模式。( )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具有无限的自由裁量权。( )
“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出自( ) A、 卢梭 B、 苏格拉底 C、 孟德斯鸠 D、 西塞罗
以下属于“法律范围内的自由”的是( ) A、 一个人的自由以他人的自由为边界 B、 人的自由不受任何约束 C、 受法律约束的自由是不完整的自由 D、 自由就是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人肉搜索”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过度的自由。( )
只有将部分的自由置于法律的限制之下才能获得最大范围内的自由。( )
把法律发展看作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学者,是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 )。 A、 萨维尼 B、 边沁 C、 斯密 D、 梅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中( )是正确的。 A、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 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 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 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 )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A、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B、 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 C、 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 D、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历史法学派认为,各个民族的法律,与该民族的语言、习惯、制度设计一样,是与该民族经年累月的民族生活融为一个整体的,而决定这种融合的是该民族人民特有的共同信念和内心意识,一个民族的法律只有符合该民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内心意识,才能适宜于该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法学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一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部门法思想。( )
刑法是规定什么内容的法律规范?( ) A、 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B、 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C、 民事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D、 不良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刑法具有什么性质?( ) A、 调整内容的独特性 B、 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C、 制裁方法的严厉性
我国刑法中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C、 罪刑相适应原则 D、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 A、 排斥习惯法 B、 禁止事后法 C、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D、 禁止类推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 )?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意味着,对所有人的定罪量刑都应当完全一样。该说法( )?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体现的是什么原则?(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