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阳师范学院-美术基础2

心理学家把心理功能分为( ) (A) 感受 (B) 理智 (C) 自觉 (D) 情感 (E) 意志
原始人美感的特点是( ) (A) 刺激感应性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审美意识的朦胧性和模糊性 (E) 高级阶段
一下作品属于社会悲剧的是( ) (A) 《安娜·卡列尼娜》 (B) 《高老头》 (C) 《玩偶之家》 (D) 《哈姆雷特》 (E) 《美狄亚》
古希腊三大悲剧是( ) (A) 《普罗米修斯》 (B) 《俄狄浦斯王》 (C) 《美狄亚》 (D) 《李尔王》 (E) 《奥赛罗》
美的范畴主要包括( ) (A) 优美 (B) 崇高 (C) 悲剧性 (D) 艺术美 (E) 喜剧性
清代姚鼐将文章风格概括为( ) (A) 阴柔之美 (B) 阳刚之美 (C) 优美 (D) 壮美 (E) 和谐美
美感以情感为主,还包括( ) (A) 幻想的心理功能 (B) 联想的心理功能 (C) 理智的心理功能 (D) 意志的心理功能 (E) 通感的心理功能
联想的范围很广阔,主要包括( ) (A) 幻想 (B) 接近联想 (C) 想象 (D) 相似联想 (E) 对比联想
人类感觉的特点是( ) (A) 一次性的 (B) 社会性 (C) 积累性 (D) 连续性 (E) 自主性
直觉和知觉的不同在于( ) (A) 直觉感受的是分散的、个别的印象 (B) 直觉排斥概念,知觉有概念活动 (C) 知觉能把印象加工成完形的整体 (D) 直觉靠不住 (E) 知觉可靠性强
以下观点属于托尔斯泰的是( ) (A)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B) 人生就是悲剧 (C)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笫间的悲剧 (D) 悲剧是与“崇高”、“伟大”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的崇高,就在于( ) (A) 自然对象的本身属性,在于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及粗犷不羁的形式 (B) 人的社会实践,与自然对象无关 (C) 既要有自然对象的本身属性,更需要人类的社会实践 (D) 人将理性精神“暗换付与”了自然界,与自然界无关
下列各项属于黑格尔的是( ) (A) 崇高是表现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 (B) 崇高来自于恐惧和痛苦的消除,是痛感向快感的转变 (C) 崇高同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有关 (D) 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古典时代,美学关于丑的一个总的看法是( ) (A) 艺术应当表现美 (B) 艺术应当表现丑 (C) 艺术应同等地表现美和丑 (D) 艺术应以丑为美
悲剧是( ) (A) 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都是合理而片面的 (B) 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正义的力量遭到摧残和毁灭 (C) 无法摆脱的命运安排 (D) 正义一方的肉体与精神同时毁灭
把崇高的范畴拓展到对人格的评价,开启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崇高的是( ) (A) 博克 (B) 朗吉努斯 (C) 黑格尔 (D) 康德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由( )造成的。 (A) 命运的安排 (B) 性格缺陷 (C) 社会原因 (D) 日常生活的矛盾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 ) (A) 戏剧艺术的一种类型 (B)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悲哀的事件 (C) 悲痛的感情 (D) 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的是( ) (A) 优美景象 (B) 崇高景象 (C) 悲剧景象 (D) 喜剧景象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对其进行探讨的是( ) (A)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B)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C) 古罗马时期的朗吉努斯 (D)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 (A) 历史性 (B) 民族性 (C) 阶级性 (D) 地域性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A) 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 人类的审美需要
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 (A) 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 美在移情 (C) 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 美取决于距离
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 (A) 美在理念 (B) 美在移情 (C) 美在关系 (D) 美在完满
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美在无意识 (B) 美在愉快 (C) 美在距离 (D) 美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