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许昌学院-文学概论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 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A.实用论 B.信息论 C. 意志论 D.反映论
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是( )。 A.是否能塑造人物形象 B.是否能唤起读者的美感 C.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D.是否具有可视可读性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A.朦胧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 历史性
艺术形象的形态是( )。 A.一种客观对象物 B.作家的主观情感表现 C.既包括外部客观形象,又包括主体形象 D.一种无形的材料
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这就是文学的目的所在”,这句话代表了( )。 A.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 B.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 C.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 D.现实主义的抒情原则
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理论作品是( )。 A. 郭沫若的《论诗三札》 B.布洛克的《美学新解》 C.马拉美的《关于文学的发展》 D.波德莱尔的《交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稿序》中推出了中国抒情理论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 )。 A.情景 B.情语 C.话语 D.意境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是与( )。 A.“自动化”相一致 的 B..“自我化”相一致的 C..“自动化”相对立的 D. “大众化”相一致的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 A. 文采 B.情感 C. 观众 D.文化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A. 文学 B.诗学 C.佛学 D.神学
陌生化的效果是( )。 A.令人新奇 B.令人难受 C.令人迷惑 D.令人振奋
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 )。 A.再现说 B.表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西方“摹仿说”被真正打破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 )。 A.启蒙主义的文学思潮 B.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C.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潮 D.感伤主义的文学思潮
《19世纪文学主流》的作者是(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德谟克利特 C.格奥尔格·勃兰兑斯 D.别林斯基
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 )。 A.文明 B.人化 C.知识 D.科学
鲁迅作品中做的是( )。 A.原始文化的梦 B.封建文化的梦 C.资本主义文化的梦 D.反原始文化的梦
文学产生社会作用的方式是( )。 A.通过中间环节产生作用 B.直接产生社会功用 C.不需要任何方式 D.作品一旦完成即可产生作用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情节 B.语言 C.人物 D.细节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 )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表象性 B.物质性 C.表情性 D. 意识性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 语境依托性。 A.意识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中介性
一个作家刚刚完成的文学创作成品,我们只能称它为( )。 A.文学作品 B.文学文本 C.文学脚本 D.文学成品
我们常说的“王维的作品”,其实也相当于说( )。 A.王维的文本 B.王维的话本 C.王维的语本 D.王维的剧本
中国五言诗的基本句型是( )。 A.上三下二 B.上四下一 C.上二下三 D.上一下四
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表现为( )。 A.先有意义,后有语言 B.先有语言,后有意义 C.语言是意义的直接现实 D.语言可以脱离意义
反复所体现的原理是( )。 A.循环原理 B.相近原理 C.相反原理 D.重复原理
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把文学文本区分为( )。 A.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 B.粗俗和高雅两个层次 C.崇高和卑下两个层次 D.“粗”和“精”两个层次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 )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求解性
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A.表意式意象 B.表情式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E.比喻式意象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 A.文学发展史 B.文学体裁史 C.文学批评 D.文学理论 E.文学接受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博学 E.文学即文化
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B. 故事的类型化 C.文体的流行性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 )、生命律动、韵味无穷。 A.情景交融 B. 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E.抒情性
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 有如下特征( )。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无与伦比
抒情”在西方,是最早由古希腊的七弦琴“里拉”伴奏吟唱的( )。 A.一种歌曲 B.婚歌 C.哀歌 D.小曲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孔德的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先验主义
中国传统的抒情原则应该属于( )。 A.浪漫主义的范畴 B.现实主义的范畴 C.现代主义的范畴 D.古典主义的范畴
在狭义的象征主义中,以诗的形式为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确立了基调的是( )。 A.波德莱尔 B.戈蒂耶 C.兰波 D.马拉美
象征主义的作品大多具有( )。 A.丰富的联想性 B.极大的跳跃性 C.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D.强烈的抒情色彩
“风格”一词的希腊本义是( )。 A.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B.连缀句子的特殊形式 C.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 D.怎样把这些事实用语言表达出来
构成文学的主要因素是作家的( )。 A.人格精神 B.艺术气质 C.个性气质 D.创作个性
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 A.魏晋 B.汉代 C.唐朝 D.宋元
文采是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 )。 A.外表 B.内核 C.外表与内核的统一 D.既非外表又非内核的单独因素
形成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社会思潮 B.创作才能 C.创作个性 D.个人气质
悖论这个术语源自理查兹的( )。 A.准叙述 B.拟叙述 C.怪论 D. 多元论
(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 A. 社会环境 B. 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出自( )。 A.柳宗元 B.苏轼 C.白居易 D.苏洵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席勒 B.培根 C. 歌德 D. 蒙田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 )构成。 A. 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是不真实的,但我们又说它是真实的,这是因为( )。 A. 黄河之水是天上下的雨汇集而成 B.真挚的感情可以把虚幻的提升为真实的 C.诗可以采用夸张手法 D.黄河之水是一种象征意象
朱光潜明确主张散文要讲究( )。 A.语言美 B.音乐美 C.建筑美 D.声音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