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1.“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回答 曲波 的《林海雪原》等。
2.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孙犁的《风云初记》、回答 欧阳山 的《三家巷》等。
《回答 红旗谱 》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反馈 红旗谱
在《三家巷 》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 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回答 布礼 》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回答 蝴蝶 》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8.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和回答 张炜w 的长篇小说《古船》都是80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
陈忠实的《白鹿原》和回答 王安忆 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以回答 邓一光 的中篇小说《父亲是个兵》和长篇小说《我是太阳》为代表,继续讴歌革命的作品以豪放、壮丽的气势令人耳目一新。
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 )。 选择一项: A. 《茶馆》 B. 《关汉卿》 C. 《考验》 D. 《龙须沟》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何冀平 B. 孟京辉 C. 高行健 D. 赖声川
有研究者认为剧中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是剧作家对自身甚或知识分子的“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描绘、自我认定”,将戏剧台词艺术的文学性推向了令人瞩目的高峰的话剧是( )。 选择一项: A. 《关汉卿》 B. 《蔡文姬》 C. 《茶馆》 D. 《谢瑶环》
曾以《骆驼祥子》《月芽儿》《四世同堂》等小说闻名于世的戏剧家是( )。 选择一项: A. 巴金 B. 茅盾 C. 田汉 D. 老舍
《茶馆》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作品的主人公“裕泰大茶馆”老板是( )。 选择一项: A. 王利发 B. 马五爷 C. 秦仲义 D. 常四爷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 选择一项: A. 《智取威虎山》 B. 《白毛女》 C. 《红色娘子军》 D. 《沙家浜》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红色娘子军》和( )。 选择一项: A. 《智取威虎山》 B. 《白毛女》 C. 《沙家浜》 D. 《红灯记》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 )。 选择一项: A. 《正红旗下》 B. 《野人》 C. 《绝对信号》 D. 《车站》
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的实验话剧是( )。 选择一项: A. 《野人》 B. 《车站》 C. 《正红旗下》 D. 《绝对信号》
以北京烤鸭的美食文化为题材,反映商业文化百味俱全的深层结构,人生苍凉无奈的辛酸况味的话剧是( )。 选择一项: A. 《茶馆》 B. 《恋爱的犀牛》 C. 《天下第一楼》 D. 《车站》
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的表现农业合作化的话剧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海默的《洞箫横吹》 B. 夏衍的《考验》 C. 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D. 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
《绝对信号》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蜜蜂 B. 小号 C. 黑子 D. 狗熊
自1957年下半年开始,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创作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关汉卿》 B. 《胆剑篇》 C. 《蔡文姬》 D. 《茶馆》
20世纪60年代初在京剧现代戏勃兴中出现的优秀剧目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红灯记》 B. 《沙家浜》 C. 《奇袭白虎团》 D. 《智取威虎山》
老舍在1949年从美国归来到“文革”初含冤辞世的17年间,共创作了23部戏曲作品,主要有(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四世同堂》 B. 《西望长安》 C. 《茶馆》 D. 《龙须沟》
《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抗战爆发后日本人的奴役 B. 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 C.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 D. 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茶馆》中三个主要人物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常四爷 B. 松二爷 C. 秦仲义 D. 王利发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白毛女》 B. 《智取威虎山》 C. 《沙家浜》 D. 《红色娘子军》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京剧包括《红灯记》《沙家浜》(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龙江颂》 B. 《海港》 C. 《智取威虎山》 D. 《奇袭白虎团》
《沙家浜》“智斗”一场的主要人物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沙奶奶 B. 阿庆嫂 C. 胡传魁 D. 刁德一
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回答 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孙芋的《妇女代表》等优秀作品。
编剧、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是实验戏剧与商业戏剧结合得比较成功的作品。
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回答 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回答 》、《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回答 》。
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回答 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1985年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锦云的《狗儿爷涅槃》、朱晓平等的《桑树坪纪事》,以及回答 的川戏《巴山秀才》、《潘金莲》等。
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回答 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黄纪苏和孟京辉等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
除了话剧创作外,还创作有影视作品《新龙门客栈》《西楚霸王》《黄飞鸿》《创业玩家》《香港故事》《新白娘子传奇》等。
《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回答 ”的一段兴衰史。
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 )等。 选择一项: A. 《迟开的玫瑰》 B. 《望星空》 C. 《养花人的梦》 D. 《草木篇》
艾青把自己复出后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命名为( )。 选择一项: A. 《重放的鲜花》 B. 《归来的歌》 C. 《归来》 D. 《归来的时刻》
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 )。 选择一项: A. 《今天》 B. 《星星》 C. 《萌芽》 D. 《诗刊》
1980年,《福建文学》开辟了“新诗创作问题”专栏,主要讨论对象是( )。 选择一项: A. 北岛 B. 顾城 C. 舒婷 D. 海子
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和在当代诗坛上探索现代意象诗的先行者是《福建集》的作者( )。 选择一项: A. 郭小川 B. 流沙河 C. 贺敬之 D. 蔡其矫
将形象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直抒胸臆,从内心和世界和精神状态多方面去思考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的生活态度、人生道路,展现出“战士诗人”独特风采的诗人是( )。 选择一项: A. 贺敬之 B. 蔡其矫 C. 流沙河 D. 郭小川
“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者,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诗人,写出了《回答》《履历》《结局或开始》《雨夜》《宣告》《古寺》《一切》等著名的“朦胧诗”的诗人是( )。 选择一项: A. 海子 B. 北岛 C. 舒婷 D. 顾城
1980年5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的作者是( )。 选择一项: A. 徐敬亚 B. 谢冕 C. 孙绍振 D. 顾工
一直梦想创造“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创作了《亚洲铜》《五月的麦地》《土地》《太阳》等作品的诗人是( )。 选择一项: A. 舒婷 B. 顾城 C. 北岛 D. 海子
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长诗是( )。 选择一项: A. 《简历》 B. 《土地》 C. 《麦地》 D.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