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世界现代史
197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当时韩国政府会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A.不结盟运动 B.欧洲联盟 C.国际国币基金组织 D.东盟
2007年,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 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B.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 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 D.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了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济合作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 D.大欧洲联盟已经出现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 ”。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
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时事漫画《全球货币——美元》。代表美国、日本、西欧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美元的符号,美国人高高在上,得意扬扬。该漫画的寓意主要包括 A.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 B.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C.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 D.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A.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B.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C.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 A.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B.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C.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D.苏联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下列区域性国际组织中,以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遵循自主、自愿原则为特色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盟自由贸易区
当前,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都在加强,二者的关系为 A.具有趋同性 B.前者排斥后者 C.后者排斥前者 D.相互对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 B.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积极参与世界竞争 C.有利于中国大幅度提高关税,增加外汇储备 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世界是平的 ——21 世纪简史》 一书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2005 年4月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及整个世界,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生产分工 D.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2011年6月19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胜利闭幕,这是电影界的盛会。电影已经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下列各项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不是 A.上海 B.戛纳 C.柏林 D.好莱坞
高中学校阶段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将采用网上阅卷。这一举措和()无关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中国“一五”计划
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过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其主要原因不是 A.重振西欧雄风国际地位 B.争取美国援助 C.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的机遇 D.医治战争创伤
马歇尔计划不是希望通过什么手段控制西欧 A.政治手段 B.军事手段 C.经济手段 D.外交手段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
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2007年发生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很快波及世界,几乎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连中国也明显地受到了其影响。这充分说明 A.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美国是世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在加大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 B.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C.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等多方面占有优势,一些国际经济规则在发达国家的主导或操纵下制定,发展中国家因而处在不利地位,与富国之间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经济上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处于弱势地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趋消亡。因此,反全球化的呼声颇为高涨。要解决这些问题 A.各国必须致力于和平,打击全球范围内恐怖活动 B.各国都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D.必须促进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 D.尼克松宣言
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文章是《冷战的起源》《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据此判断研究报告的主题应该不是二战后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多选题,10分] 2011年3月6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并发生核辐射,给日本乃至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历史上日本有两座城市也曾遭到核打击,这两座城不是 A.东京、大阪 B.广岛、东京 C.广岛、长崎 D.长崎、大阪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不是 A.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战役 C.攻克柏林 D.诺曼底登陆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C.彻底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这一体系没能够维持下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旋转 B..固定 C.静止 D.运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宣告“冷战”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联合国宪章》以及其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遵守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说明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D.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古巴领导人劳尔尔卡斯特罗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不结盟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利。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其中整个非洲大陆除利比里亚和( )外,都不是殖民地 A.利比亚 B.埃塞俄比亚 C.阿尔及利亚 D.摩洛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总统塔夫脱在拉丁美洲推行的政策不是 A.门罗主义 B.大棒政策 C.门户开放 D.金元外交
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不是( ) A.1905年俄国革命 B.1905-1911年伊朗革命 C.1908年孟买大罢工 D.1911年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不是( ) A.马恩河战役 B.坦能堡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 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07年元旦,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的加入,欧盟成员国扩大至27国。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C.影响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强烈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
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下面哪种运动方式可以象“拉镜头”一样,展现出新的环境,造成意外的戏剧效果 A.推 B.升 C.降 D.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的战役不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坦能堡战役 D.索姆河战役
坦克被第一次实际用于作战不是在( )期间 A.马恩河战役 B.坦能堡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依次崩溃的三个封建王朝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哈布斯堡王朝 C.霍亨索伦王朝 D.康熙王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不是 A.柴鲁尔 B.桑地诺 C.卡德纳斯 D.凯末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