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电子商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是在纪念哪位革命同志时首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0) A、 刘胡兰 B、 雷锋 C、 张思德 D、 时传祥
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的影响力和感召力。(1.0) A、 传统习俗 B、 物质基础 C、 军事科技 D、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1.0) A、 人民性 B、 真实性 C、 广泛性 D、 先进性
国家保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1.0) A、 法律意识 B、 道德观念 C、 价值观念 D、 国家强制力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了()概念。(1.0)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总体国家安全观 C、 依法治国 D、 “一带一路”
()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1.0) A、 历史传统 B、 民族精神 C、 文化传统 D、 宗教传统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1.0) A、 社会关系 B、 劳动 C、 人的自我意识 D、 生产关系
列宁指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1.0) A、 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 B、 努力使物质财富最大化。 C、 彻底消灭资产阶级。 D、 全心全意为劳动者服务
下列不属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原因的是()。(1.0) A、 传统道德是对我国五千年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 B、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精华,没有糟粕 C、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失望甚至不满,这里陷入的误区是( )(1.0) 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我国的政体是?(1.0) A、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将每年的4月15日定为( )。(1.0) A、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B、 国家宪法日 C、 全国读书日 D、 全民环保日
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说的是()。(1.0) A、 孔子 B、 荀子 C、 告子 D、 董仲舒
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1.0) A、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 只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 C、 等待好运降临 D、 依靠亲戚朋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A、 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B、 道德起源于人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C、 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D、 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或天然情感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集中回答了我们要()的重要问题。(1.0) A、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B、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C、 实现什么样的个人理想 D、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被时代远远甩下。(1.0) A、 清政府腐败无能 B、 错失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 C、 帝国主义侵略 D、 国民吸食鸦片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 )。(1.0) A、 理想 B、 愿望 C、 核心价值观 D、 精神文明风貌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问犯罪嫌疑人必须全程录音录像,这符合法治思维的哪项要求?(1.0) A、 权力制约 B、 公平正义 C、 权利保障 D、 正当程序
“马克思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这里的工具是指()。(1.0) A、 机械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宿命论 D、 唯心主义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1.0) A、 勤学 B、 修德 C、 明辨 D、 笃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 )课。 (1.0) A、 专业基础 B、 通识教育 C、 思想政治理论 D、 专业选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1.0) A、 人民性 B、 真实性 C、 广泛性 D、 先进性
以下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1.0) A、 全国人大 B、 中央军委 C、 人民法院 D、 国务院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表现了理想的()。(1.0) A、 永恒性 B、 虚幻性 C、 超越性 D、 思辨性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1.0) A、 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 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 理想远在彼岸,遥不可及 D、 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爱国主义和一些()绝不能混为一谈。(1.0) A、 主观主义 B、 个人主义 C、 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D、 享乐主义
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之中。(1.0) A、 历史典籍 B、 民族精神 C、 历史尘埃 D、 意义虚无
下列关于道德认识功能的错误说法是()。(1.0) A、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B、 道德往往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良心等范畴,反映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关系。 C、 道德的认识功能只能通过道德评价来完成。 D、 日常生活中,人们正是借助道德认识自己对社会、他人、家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是联系理想与现实的桥梁。(1.0) A、 实践 B、 理论研究 C、 人际交往 D、 思想观念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集中体现了()。(1.0) 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又崇高的 B、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关于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 A、 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B、 要增强抵御错误价值观侵蚀的能力 C、 要尽可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D、 在发展的进程中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 )的价值要求。 (1.0) A、 国家层面 B、 公民层面 C、 社会层面 D、 个人层面
下列不属于道德特征的是()。(1.0) A、 历史性 B、 民族性 C、 时代性 D、 永恒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孕育于()。(1.0)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1.0) A、 立志当高远 B、 立志应及时 C、 立志须躬行 D、 立志做大事
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不作为的方式履行法律义务。(1.0) A、 赡养父母 B、 清偿借款 C、 交付货物 D、 尊重他人隐私
下列关于创业的说法错误的是()。(1.0) A、 要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B、 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C、 只要不断增强创业的勇气,就一定能成功,不需要考虑自身的具体条件 D、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0) A、 民主社会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历史虚无主义 D、 新自由主义
按照法治思维的要求,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是() (1.0) A、 个人魅力 B、 德行 C、 才智 D、 法律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了()的概念。(1.0)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总体国家安全观 C、 依法治国 D、 “一带一路”
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1.0) A、 文明礼貌 B、 自立自强 C、 爱护公物 D、 遵纪守法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1.0) A、 不屈不挠 B、 改革创新 C、 爱国主义 D、 民族团结
与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相悖的是()。(1.0) A、 始终遵循行业权威的方案和路线 B、 敢于大胆突破陈规甚至常规 C、 敢于大胆探索尝试 D、 善于观察发现、思考批判,不唯书
“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是()说的。(1.0)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朱德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法无授权()”。(1.0) A、 可作为,不可为 B、 必作为,可以为 C、 可以为,不可为 D、 必作为,不可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1.0) A、 小康社会 B、 民族复兴 C、 五位一体 D、 四个全面
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这句话是指青年要有()的担当精神。(1.0) A、 迎难而上、挺身而出 B、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C、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D、 扶危济困、慷慨解囊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1.0) A、 大体相同 B、 各有特点 C、 完全不同 D、 互有高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1.0) A、 专业基础 B、 通识教育 C、 思想政治理论 D、 专业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