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

下面哪些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范畴?( ) A、房屋的高宽比限制 B、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 C、保证女儿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D、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
关于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宽比限值,下列哪项正确( ) A、烈度为6度时,小于3.0 B、烈度为7度时,小于2.5 C、烈度为8度时,小于2.0 D、烈度为9度时,小于1.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相应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为( ) A、0.125g B、0.25g C、0.2g D、0.3g
下列属于概念设计的有( )。 A、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 B、建筑形状力求简单、规则 C、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地远离 D、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
地震区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哪项要求( ) A、墙体布置均匀对称 B、优先采用纵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C、烟囱、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D、楼梯间应对称的设置在房屋尽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量度 B、地震作用仅取决于地震烈度的大小 C、为了使墙体具有足够稳定性,抗震墙厚度不宜过大 D、隔震技术主要用于高烈度地区或使用功能有特别要求的建筑
为了实现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对一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两阶段设计步骤,以下哪项正确?( )。 A、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B、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与变形验算,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C、弹性阶段设计与塑性阶段设计 D、除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设计与变形验算外,并宜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某房屋所在地区的基本烈度为8度或9度时,以下哪项宜设抗震缝( )。 A、房屋立面高差在3m以下 B、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C、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D、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相同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 )确定 A、烈度 B、场地类别 C、阻尼比 D、自振周期
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
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土
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用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3类。(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 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大。
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