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城建学院-城乡规划(专升本)-城市设计概论

一般中学的服务半径是 A.500M B.1000M C..1200M D.800,M
下列不是田园城市特征的选项是 A.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B.公园在最外围 C.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 D.沿公园建公共建筑
我国城市单项建设用地规定公共绿地不得少于()㎡/人 A.6 B.7 C.8 D.9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是在 A.1986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建筑物②道路③广场④绿地⑤地面环境设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城市中心位置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统盘考虑后确定,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 A.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B.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城市建设的要求 C.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满足居民的需要、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D.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满足居民的需要、考虑城市建设的要求
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B.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 C.霍华德,田园城市 D. 傅立叶,太阳城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 A.46 B.68 C.10 D.73
城市用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所需要的土地 A.城市规划 B.城市技能运 C.城市管理 D. 城市结构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 A.防火、防震灾、防空 B. 防火、防水、防泥石流 C.防震灾、防空、防自然灾害 D.防火、防震灾、防水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包括()两方面 A. 自然和人工 B.物质和精神 C.建筑和景观 D. 结构和功能
当城市化率进入到( ),就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 A.0.1 B.0.3 C.0.5 D.0.6
城市规划原理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居住区公共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但不包括( )。 A.居住区公园 B.林荫道 C.各种道路的行道树 D.居住组团的绿地
在居住小区的用地配置中,公共绿地所占的比例为( )。 A.7.5%-15% B.3%-8% C.5%-12% D.10%-15%
在居住区的用地配置中,住宅用地所占比例为( )。 A.45%-60% B.55%-60% C.70%-85% D..60%-75%
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 A.800m-1000m B.150m-200m C.400m-500m D.500m-700m
控制住宅建筑密度的指标主要为( )。 A.绿地率 B.容积率 C.日照间距 D.人口住宅面积
居住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 )。 A.5000人 B.10000 C.18000 D.30000-5000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多层住宅层数为( )。 A.3层-5层 B.4层-6层 C.3层-7层 D.4层-7层
住宅进深在( )米以下时,每增加1米,第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 )。 A.11米;800m2 B.11米;1000m2 C.12米;800m2 D.12米;1200m2
住宅层高每降低10公分,能降低住宅造价( ),节约用地( )。 A.0.5%;1% B.1%;2% C.1.5%;2.5% D.1.2%;2%
在我国,大中城市住宅应以( )层为主,小城市以( )层为主。 A..4-6;4-5 B.3-6;3-5 C.5-6;4-5 D.高层;5-6
居住区公共服务中心宜与各级( )相邻布置。 A.住宅用地 B.公共绿地 C.停车场 D.林荫道
居住区级道路中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 )米。 A.6 B.7 C.8 D.9
居住区道路不宜有过多车道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不小于( )米。 A.100 B.120 C.150 D.220
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 )米,尽端回车场地不小于( )。 A.100m;8m×8m B.120m;12m×12m C.120m;10m×10m D.150m;15m×15m
居住区公共设施,按服务半径和使用方便,一般分为( ) A.市级与居住区级 B.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 C.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 D.市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 )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A.1/5 B.1/3 C.1/4 D.1/2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含小区和组团)不应少于( )m2 /人。 A.0.5 B.1 C.1.5 D.2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指( )。 A.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 B.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C.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 D.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净密度指( )。 A.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B.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 C.住宅建筑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D.住宅建筑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
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C.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D.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住宅区在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不包括( )。 A.绿地率 B.建筑密度 C.套密度 D.日照间距
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坡长不超过( )米 A.3.0%;50 B..3.0%;20 C.8.0%;20 D.8.0%;50
按国家有关规定,新建居民区其绿地率不小于( ),旧(老)区改造不小于( )。 A..40%;35% B.30%;25% C.35%;25% D.28%;22%
居住小区到城市公共汽车站不应超过( )米。 A.250 B.300 C.400 D.500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与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 )年左右。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封建城市( )人口达到100万,与西方的古罗马城相当。 A.唐洛阳 B.唐长安 C.明清西安 D.元大都
《周礼.考工记》体现的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是( )。 A.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 B.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 C.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D.以宋东京城为代表的崇尚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规划思想。
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考工记》写于( )。 A.春秋 B.周 C.秦 D.汉
( )城市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来建设城市。 A.唐长安 B.宋东京 C.魏邺城 D.元大都
唐长安城主要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中轴线对称 B.规整的方格路网 C.集中的集市 D.三套方城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格局为(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 )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以下关于城市化的现象表现中,( )是错误的。 A.人口职业改变 B.产业结构改变 C.经济制度改变 D.土地空间结构改变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 A..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B.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 C.第一产业为主阶段、第二产业为主阶段、第三产业为主阶段 D.缓慢阶段、加速阶段、停滞阶段
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至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到达( )。 A.0.313 B.0.413 C.0.513 D.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