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当代世界史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一次() A. 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B.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C.反对帝国主义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D.反对英帝国主义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西征 D.北伐
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习惯上称前两次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动力机械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出现时间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给下列图片展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 A.为美国独立做出贡献的人物 B.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家 C.杰出人物为美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为实现美国统一而做出贡献的人物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的实质是 ( ) A.大国主宰世界 B.各国和平相处 C.家利益至上 D.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世界
[多选题,10分] 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倒汉奸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土地革命
1941—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发表的著作有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本本主义》E.《论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 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争取和平民主 C.召开政协会议 D.反对内战独裁
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下列事件不符合这一结论的是 (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日本的明治维新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 )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凡--华体系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绥靖政策的表现
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A.陕北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 ) A.一二·一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五二 O 血案 D.下关惨案
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的内容包括( ) 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一些紧迫问题,党和人民的主要工作是( )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B.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他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这里的“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B.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C.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显示出罗马法具有的特点是() A.法官判案的主观色彩浓厚 B.法律的制定受行政因素影响很大 C.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561年,斯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这正反映了( 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到1783年,美国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最后几乎一文不值。1784年,大约370万英镑的货物输入美国,而美国输出品价值仅75万英镑。由于可信用的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生政权缺少经济管理经验 B.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 C.对外贸易交往中竞争力较差 D.州与州之间缺乏经济交往的协调力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辛亥革命 D.改革开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确立 C.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一场“三反”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主要是( )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行贿 D.反官僚主义
1952年初,中共中央发起的“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反行贿 B.反偷税、漏税 C.反盗窃国家资财 D.反偷工减料
1790年,汉密尔顿指出:“宪法授予政府制定所必须的一切适用应当法律之权,故只要宪法没有特别禁止者均不违宪。”这一言论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联邦权力 B.是对州权主义的维护 C.完善了三权分立原则 D.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一战前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只不过是增加了问题。……于是在经济崩溃、行政混乱和军事失败的背景下,要求自治的各地民众所汇成的洪流找到了宣泄的闸口。全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材料描述的是()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五四运动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份某国电报称:“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的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和集体精神的任何一项有力措施,都是对莫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这段电报() A.推动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 B.导致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 C.成为冷战政策的理论开端 D.实现英美两国的外交联合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 ) A.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B.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C.体现权力制衡原则 D.国王是国家元首
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反映了当时德国(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931年,中共形成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有( ) A.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C.限制富农 D.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施和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共同纲领》的颁布 C.国民党逃亡台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标志是( ) A.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 B.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共十六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召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国民党代表的是( ) A.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地主阶级和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本家和实业家的利益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 A.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C.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倒汉奸政权
[简答题,10分]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
[简答题,10分] 接受基督教及遭蒙古人入侵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
法兰克王国:
查理大帝:
《凡尔登条约》:
南斯拉夫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
英国的“三环外交 ”指的是以英美联盟为基础的说英语的国家、 、英国和英联邦。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 率先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体制进行改革。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印度、 共同发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宣告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