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城建学院-城乡规划(专升本)-城市地理学

城市中的“城市热岛”是指()。 A.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往往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 B.城市上空的逆温层 C.在城市上空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象效应 D.夜晚,由于冷空气遇到山体、建筑阻挡而吹不进城市内部,而导致城市夜间温度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地理因素。 A.地理位置 B.地形地貌 C.太阳辐射 D.水文和水文地质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 A.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B.除了在规划层次上有上下关系外,还有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C.有上下层次关系 D.除有上下层次关系,还有共同的规划对象。
()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A.1978 B.1980 C.1988 D.1990
区域规划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为()。 A.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及县域规划 B.国土规划、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C.国土规划、省域规划、市县规划 D.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镇域规划
我国的区域规划是()开展起来的。 A.解放后 B.1958年 C.1978年 D.1990年
区域规划的概念有以下内涵,()不正确。 A.是在一定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B.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规划工作 C.是对区域内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工作 D.其任务是促使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 A.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B.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布局 C.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D.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的城镇布局
城市用地具有的属性为() A.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法律属性 B.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C.经济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D.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承载性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做的是()。 A.确定城市人口规模 B.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C.确定城市性质 D.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 A.城市用地规模 B.工业用地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居住用地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 A.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和卫星城的非农业人口 B.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C.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D.市区的非农业人口
城市人口可分为()。 A.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 B.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C.基本人口、服务人口 D.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按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职业的类型包括()。 A.4大产业;13类行业 B.3大产业;13类行业 C.3大产业;14类行业 D.4大产业;14类行业
城市用地布局中要贯彻留有余地,以下()对上述原则的理解是错的。 A.城市空间布局要加强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相对合理 B.在规划和征城市建设用地时要多征一些用地,以应付不测用地需要 C.城市当前发展必须集中紧凑,同时要为今后用地的发展开拓新区创造条件 D.规划布局中某些一时无法实现的合理设想,要留有发展余地以便今后有可能实现
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A.集中紧凑;分散疏松 B.几何形;不矩则形 C.网状;放射状 D.点状;线状
()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它是构成城市特点的最活跃因素。 A.城市道路 B.市中心区 C.居住区 D.工业区
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可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中城市 D.所有城市
下面()项不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A.承上启下的作用 B.管理的依据,建设的引导 C.建筑的空间布局 D.城市政策的载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包括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以()形式重点反映规划 A.文字 B.条文 C.数字 D.说明
邻里和社区
郊区城市化
城市基本活动和城市非基本活动
城市首位度和城市首位比
简述城市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含义。
简述CBD发展的新趋势。
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
简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简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
英国学者杰·迈克尔·汤姆森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五种战略是强中心战略、()、()、和()。
Neighbourhood与Community
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与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均质性与城市均质地域
简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共同特征。
简述CBD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简述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形成动因、功能与特点
简述外围市区城市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
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和()。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和当代或后工业社会时期。
一般来说,城市感应空间包括三个层次,即:()、()和()。
汤姆森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五种战略是()、()、()、和()限制交通战略。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是()。
城镇体系的共同特征是:()、()和()。
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一般分为三种,即:()、和()。
郊区城市化具有三个特征:(1)土地利用集约化;(2)();(3)()。
正统的城市化类型表现为:(1)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