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水泥土搅拌法中,如采用大体积块加固处理,固化剂(水泥)的掺入量宜选__ A.5%—7% B.%-12%- C.12%-15% D.15%-20%
水泥土搅拌桩属于复合地基中的__ A.刚性桩 B.柔性材料桩 C.散体材料桩 D.竖向加筋材料桩----和土混合而成
水泥土搅拌法中的粉体搅拌法(干法)适用于_ A.含水量为26%的正常固结粘土 B.有流动地下水的松砂 C.含水量为80%的有机土 D.含水量为50%的淤泥质土
在对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施工进行检验时,需检验桩的数量应为____ A.总桩数的05%~1%且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个点 B.总桩数的2%~4%且单体工程不应少于5个点 C.总桩数的4%~6%且单体工程不应少于5个点 D.总桩数的6%~8%且单体工程不应少于10个点
夯实水泥土桩在施工过程中,在桩顶面应铺设一定厚度的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应取为 A.100~300mm B.300~500mm C.500~1000mm D.1000~1500mm
在夯实水泥土桩法施工时,为保证桩顶的桩体强度,现场施工时均要求桩体夯填高度大于桩顶设计标高,其值应为____ A.50—l00mm B.100—200mm C.200—300mm D.300—400mm
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地基土深度的范围为___ A.不宜超过6m B.不宜超过8m C.不宜超过20m D.不宜超过25m
夯实水泥土桩法常用的桩径范围为__ A.250一350mm B.350—450mm C.450—550mm D.550一650mm
高压喷射注浆法的三重管旋喷注浆___ A.分别使用输送水、气和浆三种介质的三重注浆管 B.分别使用输送外加剂、气和浆三种介质的三重注浆管 C.向土中分三次注入水、气和浆三种介质 D.向土中分三次注入外加剂、气和浆三种介质
由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时,可取 bs/或ds/等于 A.4 B.6 C.8 D.1
经大量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CFG桩法中褥垫层的厚度一般取为 A.5~10cm B.10~30cm C.30~50cm D.50~100cm
在CFG桩法中,褥垫层的作用是★ A.利于排水 B. 抗震、减震 C.调整桩土竖向和水平荷载分担比 D. 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CFG桩的主要成分是 A. 石灰、水泥、粉煤灰 B.粘土、碎石、粉煤灰 C.水泥、碎石、粉煤灰 D.粉煤灰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地基的垫层应为 A.>500mm碎石垫层 B.300-500mm灰 C.150—300mm砂石垫层 D.200—300mm砂垫层
在复合地基中,合理的褥垫层厚度,既能保证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断裂,又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适宜的褥垫层厚度为 A.10—30cm B.20-50cm C.30-80cm D.40—100cm
在某些复合地基中,加有褥垫层,下面陈述中,_________不属于褥垫层的作用。 A.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B.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C.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D.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
CFG桩是 _______的简称。 A.水泥深层搅拌桩 B.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水泥高压旋喷桩 D.水泥聚苯乙烯碎石桩
挖深度未超过(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3m B.4m C.:5m D.:6m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 )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A.甲方 B.乙方 C.丁方 D.第三方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 )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A.3 B.4 C.5 D.6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 )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 A.3 B.4 C.5 D.6
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 )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A.目测 B.测量 C.检查 D.计划
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 )。 A.疏松 B.加密 C.放宽 D.缩小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监测点竖向间距一般为( )m,并不宜少于3个。 A.5~8 B.2~5 C.8~10 D.11~13
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 )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A.12 B.13 C.14 D.1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 )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A.1 B.2 C.4 D.6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抓住( )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A.重点 B. 关键 C.特殊 D.细小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属于(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一级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 ) A.1 B.11 C.12 D.13
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 ) A.密填土 B.冲填土 C.砂填土 D.碎石
膨胀土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 )的粘性土 A.0.4 B.0.3 C.0.2 D.0.25
湿陷性土为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 )的土 A.15 B.1 C.9 D.8
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 )。 A.特殊值 B. 差值 C.和值 D.特征值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 )、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A. 地基剪力 B.地基切力 C. 地基剪切力 D.地基承载力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 )。 A.04m B.05m C.06m D.07m
当地基( )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时应按软弱地基进行设计。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处理。 A.压缩层 B.持力层 C.剪切层 D.平层
( )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性土时,设计采用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应满足处理后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技术要求。 A.简单地基 B.复合地基 C.浅地基 D.深层地基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 ( )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A.简单地基载荷 B. 浅地基载荷 C.复合地基载荷 D.深层地基载荷
( )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A. 条形基础 B.独立基础 C. 筏形基础 D.浅基础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柱下受( )的要求。 A. 冲切承载力 B.剪切承载力 C.斜承载力 D.正承载力
( )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0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A. 梁板式筏 B.平板式筏基 C.浅地基 D. 独立地基
( )底板除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A.梁板式筏基 B.平板式筏基 C.浅地基 D.独立地基
梁板式筏基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顶面应满足底层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的高层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筏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对柱轴力的影响。 A.8 B.9 C.10 D.11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 )设计要求。 A.土压力 B.剪切力 C.承载力 D.压力
柱下( )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A.桩基础 B.浅基础 C.筏板基础 D.独立基础
( )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基坑工程的 设计、施工及使用条件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 A.桩基工程 B.基坑工程 C.基础工程 D.房屋工程
列举五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地基?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什么?
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