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遵义医科大学分析化学
分子荧光的发射波长比激发波长更长或者短?为什么? ( )(本题1.0分) A、 长;因为去激发过程中存在各种形式的无辐射跃迁,损失一部分能量; B、 短;因为激发过程中,分子吸收一部分外界能量; C、 相同;因为激发和发射在同样的能级上跃迁,只是过程相反; D、 不一定;因为其波长的大小受到测量条件的影响。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本题1.0分) A、 2 个,不对称伸缩 B、 4 个,弯曲 C、 3 个,不对称伸缩 D、 2 个,对称伸缩
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本题1.0分)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本题1.0分) A、 H2O B、 CO2 C、 HCl D、 N2
在醇类化合物中, 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位移的原因是( )(本题1.0分) A、 溶液极性变大 B、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 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D、 易产生振动偶合
是只含碳、氢、氧的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根据此图指出该化合物为哪一类?( )(本题1.0分) A、 酚 B、 含羰基 C、 醇 D、 烷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本题1.0分) A、 吸收曲线 B、 吸光系数 C、 朗伯—比尔定律 D、 能斯特方程
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本题1.0分) A、 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 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 ( )(本题1.0分) A、 0.1 ~ 1.2 B、 0.2 ~ 0.7 C、 0.05 ~ 0.6 D、 0.2 ~ 1.5
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的为( )(本题1.0分) A、 无线电波区 B、 可见光区 C、 紫外区 D、 红外区
朗伯一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什么成正比?( )(本题1.0分) A、 溶液温度 B、 溶液的体积 C、 溶液的酸度 D、 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
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本题1.0分) A、 200~400nm B、 400~760nm C、 200~760nm D、 360~800nm
紫外与可见光波长的分界线是 ( )(本题1.0分) A、 300 nm B、 400nm C、 450 nm D、 50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 ( )(本题1.0分) A、 原子发射光谱 B、 原子吸收光谱 C、 分子发射光谱 D、 分子吸收光谱
相同条件下,测定甲、乙两份同一有色物质溶液的吸光度。若甲溶液用1cm 吸光池,乙溶液用2cm 的吸光池进行测定,结果吸光度相同,甲、乙两溶液浓度C的关系是 ( )(本题1.0分) A、 C甲= C乙 B、 C乙= 4C甲 C、 C甲= 2C乙 D、 C乙= 2C甲
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因是 ( )(本题1.0分) A、 原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 B、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C、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D、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
色谱峰区域宽度是衡量柱效的参数之一,以下不是其表示方法的为( )。(本题1.0分) A、 峰宽 B、 标准差 C、 半峰宽 D、 峰高
色谱中进行定量分析时,为使测量准确,要求被测组分与相邻其他峰之间的分离度大于( )。(本题1.0分) A、 1 B、 0.95 C、 1.05 D、 1.5
色谱中不能用于定性的参数为( )。(本题1.0分) A、 保留时间 B、 调整保留时间 C、 调整保留体积 D、 死时间
色谱法按照分离机制分类,不包括( )(本题1.0分) A、 分配色谱法 B、 吸附色谱法 C、 离子交换色谱法 D、 液相色谱法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 )(本题1.0分) A、 分配系数 B、 保留因子 C、 吸附系数 D、 保留指数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称为( )(本题1.0分) A、 分配系数 B、 保留因子 C、 吸附系数 D、 保留指数
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是( )。(本题1.0分) A、 tR B、 t0 C、 t.R D、 反应时间
吸附色谱法是利用被分离组分( )的差异而实现分离。(本题1.0分) A、 吸附系数 B、 分配系数 C、 选择性系数 D、 渗透系数
以下几项中不是速率理论方程中影响柱效的因素为( )(本题1.0分) A、 涡流扩散 B、 纵向扩散 C、 柱长 D、 传质阻抗
速率方程中,A代表( )(本题1.0分) A、 涡流扩散系数 B、 纵向扩散系数 C、 传质阻抗系数 D、 分配系数
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 ( )(本题1.0分) A、 归一化法 B、 外标法 C、 内标法 D、 标准工作曲线法
在液相色谱中,在以下条件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 )(本题1.0分) A、 减小填料粒度 B、 适当升高柱温 C、 降低流动相的流速 D、 降低流动相的粘度
气-液色谱中,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本题1.0分) A、 改变载气流速 B、 增加柱温 C、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D、 增加固定液的量,从 5% 到 10%
当载气流速远大于最佳流速时, 为了提高柱效, 合适的载气为( )(本题1.0分) A、 摩尔质量大的气体 B、 摩尔质量小的气体 C、 中等摩尔质量的气体 D、 任何气体均可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为了测定农作物中含硫农药的残留量, 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测器( )(本题1.0分) A、 热导池 B、 氢火焰离子化 C、 电子捕获 D、 火焰光度
GC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分配系数K 的大小,对于气-固色谱法而言,各组分之间的分离是依据于 ( )(本题1.0分) A、 溶解能力大小 B、 沸点的高低 C、 熔点的高低 D、 吸附能力大小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 ( )(本题1.0分) A、 保留值 B、 柱效 C、 分配系数 D、 分离度
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在填充柱色谱法中,固定相的填充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本题1.0分) A、 气相传质阻力 B、 液相传质阻力 C、 涡流扩散 D、 分子扩散
HPLC与GC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主要原因是( )(本题1.0分) A、 柱前压力大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粘度大 D、 柱温低
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 )(本题1.0分) A、 任何气体的测定 B、 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C、 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 D、 任何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固体的分离与鉴定 E、 任何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的分离与鉴定
下列哪一种检测器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 )。(本题1.0分) A、 热导检测器 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紫外检测器 D、 电子捕获检测器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本题1.0分) A、 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B、 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 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以上全对
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均流出色谱柱,且检测器对它们均产生信号时,不需要准确进样时宜采用( )进行定量分析。(本题1.0分) A、 归一化法 B、 外标法 C、 内标法 D、 标准加入法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组分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哪种过程( )(本题1.0分) A、 吸附-脱附 B、 溶解-挥发 C、 离子交换 D、 空间排阻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效果最好( )(本题1.0分) A、 H2 B、 He C、 Ar D、 N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