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儿童与家庭社区教育

家庭教育的性质(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

B.
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C.
它是一种充满了亲情的教育

D.
他是一种时间的教育
核心家庭的三种家庭关系(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亲子关系

B.
兄弟姐妹关系

C.
祖孙关系

D.
夫妻关系
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第一个直接模仿的对象。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不以身作则。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错误

B.
正确
家庭关系的特点(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家庭关系表现出一种其他任何社会关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

B.
家庭关系最为持久、稳定。

C.
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

D.
家庭关系是以婚姻学院为纽带的
幼儿害怕上幼儿园,若被强迫则会出现表情呆板或惊恐、心跳加快等反应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表现的程度

B.
出现的年龄

C.
出现的频率

D.
持续的时间
幼儿的活动过度、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行为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持续的时间

B.
出现的频率

C.
出现的年龄

D.
表现的程度
主题是体现、整合教育理念的,所以,主题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随机性

B.
整体性

C.
综合性

D.
有机性
在开展教育以前,我们可以通过( )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班级儿童的个性、气质特征等个别差异。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录像

B.
家庭访谈

C.
家长问卷

D.
日常观察
在贯彻( )原则时,人们应当做到全面地收集资料,对结果尽量进行量化处理。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可行性

B.
客观性

C.
导向性

D.
科学性
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行为不足

B.
持久性的困难

C.
不理会现实

D.
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概不能忽略。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错误

B.
正确
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错误

B.
正确
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错误

B.
正确
随机教育具有( )的特点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意外性与随机性

B.
情景性与对应性

C.
偶然性与及时性

D.
教育性与迁移性
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B.
中学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幼儿园教育
家长教育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作用于幼儿,对幼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间接

B.
直接

C.
连续

D.
中断
幼儿期进行区分社会角色,学习与人相处对家长的要求。(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有条件地、尽量地及时满足;

B.
愿做孩子的玩伴、朋友,同时也尊重孩子的朋友;

C.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但并不放弃指导;

D.
对孩子的一切活动表示出一定兴趣;
产生非期望行为的原因中来自孩子本身的原因有(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不知怎么做才是对的行为。

B.
身体不舒服,较难控制情绪。

C.
觉得父母不注意他、不爱他,想得到父母的注意。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父母要求的行为标准,索性自暴自弃。

D.
遵从父母的意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控制、促进着学前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目的

B.
要求

C.
方法

D.
任务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 )和自我强化。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正强化

B.
反馈强化

C.
替代性强化

D.
负强化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 )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活动中的指导

B.
材料的投放

C.
活动规则的制定

D.
明确活动目标
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 )。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B.
持久性的困难

C.
行为不足

D.
不理会现实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替代性强化

D.
间接强化
在某种定义上来说,教育者主要是指(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社会人员

B.
家长

C.
幼儿园的教师

D.
幼儿园的工作者
根据( )的需要,指导父母认识这一阶段儿童主动性表现和发展规律,给予正确的引导。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学习自身控制

B.
发展活泼主动

C.
发展自我认识

D.
发展沟通技巧
上海市区学前儿童家长确实有一种理智型教养方式,其位置在“关爱”和“权威”维度上均取( )。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D、1

B.
结尾值

C.
中间值

D.
开头值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民主权威型

B.
娇惯溺爱型

C.
忽视冷漠型

D.
绝对权威型
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高则会表现在( )。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启发子女的学习兴趣

B.
能使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学习

C.
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D.
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 )将一项行为细分为许多细小的动作,逐步增强,以达成行为的终点。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行为塑造法

B.
行为动作法

C.
直接法

D.
刺激的逐步消褪
学前儿童家长只包括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正确

B.
错误
社会转型期亲子关系的特点中,家庭结构,小型化亲自关系更趋直接集中。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正确

B.
错误
作为一种刺激作用于婴儿,可以在大脑留下记忆的痕迹。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娱乐

B.
情感

C.
语言

D.
家长
我们根据3-6岁幼儿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提出的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包括( )。
单选题 (20 分) 20分
A.
专家咨询

B.
家庭访问

C.
《家园联系册》的使用

D.
家庭教育的广播
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是第1阶段的特征。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错误

B.
正确
社会性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使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能遵循( )相统一协调发展的进程。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B.


C.


D.
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能( ),使孩子不觉得父母高高在上,有压迫感,则沟通的效果会更好。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蹲下

B.
躺着

C.
坐下

D.
直立
赞赏孩子时,要针对其人格,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孩子安全感来自对身边环境的信心,自信心能够使孩子后的内心的稳定。
判断题 (20 分) 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 )的环境。
多选题 (20 分) 20分
A.
稳定

B.
安全

C.
和谐

D.
统一
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中学教育

B.
幼儿园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中的( )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核心

B.
一般

C.
特殊性

D.
普遍性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判断题 (8 分) 8分
A.
正确

B.
错误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判断题 (8 分) 8分
A.
错误

B.
正确
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子女关系

B.
夫妻关系

C.
婆媳关系

D.
祖孙关系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判断题 (8 分) 8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
多选题 (6 分) 6分
A.
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B.
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

C.
教育要求一致和教育方法灵活相结合原则

D.
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原则
是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依据。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

B.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

C.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要求

D.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任务
家庭结构的类型可分为( )。
多选题 (6 分) 6分
A.
核心家庭

B.
残缺家庭和隔代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幼儿家长为主要对象的、以( )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非师范教育

B.
师范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