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著名心理学家( )曾说过,健康有以下三个标准:足够的自我安全感,生活理想符合实际,保持人际关系良好。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麦纳
B.
莫斯科维茨
C.
福芒德
D.
马斯洛
老年人情绪变化与年轻时代有较大差异,下列不属于老人心理特点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相对活跃性
B.
具有多疑性
C.
伴有孤独感
D.
具有多变性
较低社会层次的人群会比其他社会阶层的人更经常出现影响健康的消极心态,这主要是因为其所处的( )因素所致。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物质待遇
B.
生活态度
C.
社会环境
D.
精神发育
弗里德里克在1998年提出了( )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 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个人资源,如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单选题 (5 分) 5分
A.
身心协调
B.
拓延—构建
C.
帕莫斯特
D.
知行平衡
( )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正性的利己特征
B.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C.
负性的利己特征
D.
与自我的积极关系
( )是指人们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即是评价自身生存所作出的认知和情感的结论。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乐观主义
B.
悲观主义
C.
主观幸福感
D.
客观幸福感
下列不符合积极心理学观点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B.
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
C.
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
D.
积极是一个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赫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的过程。
下列对于积极描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
B.
积极是一种爱,积极一词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是相对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
C.
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积极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
D.
积极是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赫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
自1997年赛里格曼在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研究领域,下列对于积极心理学描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
B.
积极心理学独立于心理学,具有独特的分析方式
C.
积极心理学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D.
积极心理学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
( )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B.
正性的利己特征
C.
积极的社会环境
D.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中国人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合乎科学的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与具体方法,形成了中国健康心理学思想的整体观,下列属于这种整体观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形神统一
B.
貌合神离
C.
顺应天命
D.
无为而治
下列对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思想“天人合一”描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主张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万物合为一体。
B.
认为形体健全,精神充足,就和自然合二为一。
C.
精神进一步完善,返过来又可辅助自然。
D.
形体与精神相互依赖,既要保持形体,促进心理健康。
中国人强调整体思维模式,主张兼顾生理、心理、自然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要素,形成( )模式。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分要素养生
B.
整体养生
C.
天人合一
D.
神形兼备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利关系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中庸之道
B.
孝悌仁义
C.
恩将仇报
D.
无为而治
在《雍也》偏里记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求人在交际过程中应懂得替他人着想,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 )思想。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中庸之道
B.
孝悌仁义
C.
无为而治
D.
恩将仇报
社会化的本质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社会经验的传递
B.
互为利害关系
C.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D.
对自然的利用
( )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处事能力
B.
情绪智力
C.
对人态度
D.
思维能力
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这是情绪智力中的( )能力。
单选题 (5 分) 5分
A.
自我认知
B.
自我调节
C.
自我安慰
D.
自我激励
( )是描述家庭关系中的一人试图控制或主宰另一人的行为,包括身体方面的、性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可能恐吓和威胁的行为。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家庭叛乱
B.
家庭不和睦
C.
家庭暴力
D.
婚姻叛变
人的情绪智力的基本维度不包括(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时间管理能力
B.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C.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D.
自我激励能力
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行为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老人虐待
B.
儿童虐待
C.
冷暴力
D.
情感虐待
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 )作了如下定义:由于反复使用药物而产生了对个人和社会有害的,并使躯体出现周期性或慢性的中毒状态。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嗜“毒”成性
B.
药物成瘾
C.
药物副作用
D.
药物抗拒
下列不属于国际上认为的物质依赖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鸦片类物质依赖
B.
大麻类物质依赖
C.
咖啡因依赖
D.
苯丙胺类物质
物质依赖常涉及物质的本身及依赖者的生理、心理等因素,不属于社会因素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自发偶然性
B.
医源性
C.
个人爱好
D.
文化影响
有人认为,发生物质依赖者,其人格往往有缺陷,称为“成瘾人格”,通常认为有人格缺陷者易产生物质依赖,下列不属于此类人格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变态人格
B.
利己人格
C.
孤独人格
D.
依赖性人格
下列对于药物成瘾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为了能继续使用这些药物而不择手段去获取它
B.
用量不断增加(产生耐药性)
C.
可产生精神性的和躯体性的依赖(戒断症状),对个人、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D.
对于药物的作用没有正确的判断
下列对于物质滥用的主要危害性描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使用过量致急性中毒
B.
短期使用致慢性蓄积性中毒
C.
物质对胚胎和新生儿的影响
D.
容易罹患各种躯体并发症
物质滥用防治措施不包括(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宣传和普及知识
B.
戒断物质
C.
禁止该类物质使用
D.
积极开展调查
第二次界大战期间,德、日、美、英等国部队士兵用以驱除疲劳,增强战斗力,大量服用此药,名曰“大力丸”,该类物质是(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苯丙胺类物质
B.
可卡因类物质
C.
大麻类物质
D.
致幻剂
( )认为,人是一个认知的吝啬者(cognitive misers),在知觉他人时,常常试图去掉琐碎的信息以节省精力,人们并不去知觉或记下所有信息,而只是从发生的事件中挑出对形成印象所必要的信息。
单选题 (5 分) 5分
A.
Nillson
B.
McGuire
C.
Farnill
D.
Robertson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