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开区域经济学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适度人口是指,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的人口。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绝对比较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 1933 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德尔菲法也被称为专家调查法。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群体性

B.
整体性

C.
特殊性

D.
层次性
区域决策问题由()组成。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决策方案

B.
决策者

C.
决策后果

D.
决策论
电力成为二次能源包括( )。
多选题 (2 分) 2分
A.
火电

B.
水电

C.
水运

D.
核电
世界人口布极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北半球指向

B.
近海岸指向

C.
平原指向

D.
中低纬指向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全国国土

B.
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
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D.
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1994年中国组建了以下()政策性银行。
多选题 (2 分) 2分
A.
浦发银行

B.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

D.
中国进出口银行
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
多选题 (2 分) 2分
A.
投资政策

B.
产业布局政策

C.
产业组织政策

D.
产业结构政策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为()。
多选题 (2 分) 2分
A.
效益原则

B.
发挥优势原则

C.
统一原则

D.
兼顾全局原则
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包括()。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出口贸易

B.
来样生产

C.
来料加工

D.
来件装配
人口与劳动力按居住地可分为()。
多选题 (2 分) 2分
A.
农村人口

B.
城镇人口

C.
待业人口

D.
失业人口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熊彼特

B.
库茨涅兹

C.
配第

D.
科林 ·克拉克
新型基础设施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信息基础设施

B.
工业基础设施

C.
融合基础设施

D.
创新基础设施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B.
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C.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D.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经济区和都市圈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之一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实现资源共享

B.
加强专业化分工

C.
消除技术垄断

D.
打破行政区划分割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科学

B.
生活

C.
经济

D.
政治
下列不是区域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新文化学派

B.
新经济地理学派

C.
区域管理学派

D.
新制度学派
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区域经济

B.
中观

C.
产业经济

D.
市场经济
最大期望值收益值法是比较每一种方案的期望值,从中选出期望值最()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单选题 (2 分) 2分
A.


B.


C.


D.
一般
一些学者根据发达国家大都市市区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理论。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梯度转移

B.
可持续发展

C.
空间生命周期

D.
生命周期
德国学者( )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单选题 (2 分) 2分
A.
韦伯

B.
胡佛

C.
杜能

D.
廖什
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B.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C.
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

D.
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在一些地区的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与第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镇体系被称为( )城镇体系。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网络型

B.
双中心型

C.
顺序 -规模分布型

D.
层级型
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廖什

B.
俄林

C.
杜能

D.
艾萨德
艾德加·胡佛构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下列不属于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
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

C.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
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
以下哪些不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资金

B.
农业

C.
劳动力

D.
市场
1940年( )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胡佛

B.
韦伯

C.
廖什

D.
杜能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个周期。
单选题 (2 分) 2分
A.


B.


C.


D.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个周期。
单选题 (2 分) 2分
A.


B.


C.


D.
德尔斐法所具有的特点不包含(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匿名性

B.
反馈性

C.
统计性

D.
综合性
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0 世纪 70 年代

B.
20 世纪 50 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20 世纪 90 年代
研究与开发学说是 20 世纪 60 年代( )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日本
缪尔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国家不要干预

B.
加强国家干预

C.
引进外资

D.
独立自主
廖什区位理论的最大特点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利润最大化区位论

B.
集聚指向论

C.
费用最大化区位论

D.
费用最小化区位论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不包括()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艾萨德

B.
克里斯塔勒

C.
廖什

D.
杜能
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宏观调控机制

B.
市场调控机制

C.
目标驱动机制

D.
利益驱动机制
区域决策问题由()、决策方案、决策后果组成。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定型决策

B.
定量决策

C.
决策论

D.
决策者
世界人口布极不平衡,具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平原指向和()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近海岸指向

B.
高原地指向

C.
北半球指向

D.
赤道地区指向
俄林在 1933 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 提出了著名的 ( ) 禀赋理论。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要素

B.
资金

C.
技术

D.
资源
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工业

B.
农业

C.
手工业

D.
市场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以下不属于外部因素的是()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资本的流动

B.
区域的空间结构

C.
技术知识的传播

D.
劳动力的迁移
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
绝对比较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判断题 (2 分) 2分
A.
错误

B.
正确
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判断题 (2 分) 2分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