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口师范学院中国历史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A.1945/8/1 0:00:00
B.1945/9/1 0:00:00
C.1945/10/1 0:00:00
D.1945/11/1 0:00:00
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甲午战争期间,黄海海战的主要后果是
A.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D.丧失了黄海制海权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成就突出,主要是由于
A.统治者重视科学技术
B.生产发展的需要
C.原始迷信需要破除
D.唯物主义思想需要科学证明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就其性质而言,是
A.促进民族融合的战争
B.推进祖国统一的战争
C.推翻周王朝的战争
D.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下列现象最能体现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周王室势力衰微
B.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
C.公田转化为私田
D.少数民族进攻华夏小国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齐桓公是
A.齐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B.封建诸侯势力的代表
C.齐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D.豪强地主的代表
战国时期,下列哪一城市既是冶铁中心,又是商业中心?
A.邯郸
B.临淄
C.大梁
D.郢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B.诸侯争霸需要
C.重农抑商政策
D.水利的兴修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 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 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某历史学家曾说,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在中国的商品市场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
D.要求光绪帝亲政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出兵朝鲜
B.日本急需侵略扩张
C.朝鲜东学党起义
D.各国纵容支持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可以在中国派兵驻扎的地区是
A.北京至天津沿线
B.驻华各国使馆界
C.北京至山海关沿线
D.北京至东南沿海
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 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 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
A.讲学习
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气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
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新民学会
D.工读互助团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提倡白话文
C.提倡新文学
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明朝政府正式迁都北京是在________年
公元________年,孙权在江东称王,我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清军入关的时间是在________年
_________在世界上享有“兵学鼻祖”之称,留下《孙子兵法》一书。
南朝的__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写出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是宋代著名词人
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后世称他为“书圣”,他的代表作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