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
镇区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人均建设用地
B.
建设用地容积率
C.
建设用地比例
D.
建设用地选择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管理的内容包括在县人民政府或在县 (市)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 政主管部门指导下, 由 ( ) 负责组织编制县城镇外的建制镇建设规划。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建制镇人民政府
B.
县人民政府
C.
市人民政府
D.
乡镇人民政府
乡规划、 村庄规划由 ( ) 组织编制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县人民政府
B.
乡镇人民政府
C.
建制镇人民政府
D.
乡、 镇人民政府
下列选项中, 说法错误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由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 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县人民政府审批
B.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 无须报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C.
编制完成的规划, 只有按照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 才具有法定约束力
D.
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县所在地镇和其他镇重 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B.
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C.
调整小城镇用地布局
D.
确定小城镇绿化率
小城镇规划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对建筑物质量的监督检查
B.
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C.
对建筑物、 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监督检查
D.
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小城镇土地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土地的征用、 划拨和出让
B.
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C.
受理土地使用权的申报登记
D.
进行土地清查、 勘测, 发放土地使用权证, 制定土地使用费标准, 向土地使用者 收取土地使用费
城镇化的发展依据政府与农民的互动关系可以归为三种途径, 其中最传统的途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靠政府征地, 而农民处于被动地位的模式
B.
完全依靠农民去自发地自主地进行城镇化
C.
以农民为主体、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模式
D.
以城镇发展与工业发展主导的模式
下列选项中, 属于县政府在小城镇发展方面核心职能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建设职能
B.
协调职能
C.
立法职能
D.
监察职能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规定, 下列不属于省、 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负责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本行政区内城市总体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的 报批有关工作
B.
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等级的审查和许可
C.
城市、 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报批有关工作; 城市、 镇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组织编制和报批
D.
对举报或控告的受理、 核查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最早是在 (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通过的。
单选题 (3 分) 3分
A.
1986 年
B.
1987 年
C.
1988 年
D.
198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最早是在 ( ) 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单选题 (3 分) 3分
A.
1986 年
B.
1987 年
C.
1988 年
D.
198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将珍贵文物分为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一般级文物和国家级文物
B.
一级文物、 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
C.
一级文物、 二级文物和特级文物
D.
一般级文物、 高级文物和特级文物
城市规划、 镇规划分为 ( ) 和详细规划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总体规划
B.
村庄规划
C.
控制性详细规划
D.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下列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管理法制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城市规划区、 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批准的规划
B.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县域行政区域内的各个小城镇规划建设, 都要纳入县政府的统一规划管理
C.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要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 要向项目所在地的市、 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
镇起源于我国古代的 ( ), 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社会管理组织制度。
单选题 (3 分) 3分
A.
郡县制
B.
乡制度
C.
藩属国制度
D.
县制度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的制定意义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B.
改善人居环境
C.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
促进城乡发展要素流通
下列关于城乡规划的描述, 正确的是()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城市规划、 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B.
村庄必须编制村庄规划
C.
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D.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和镇规划三个层级
村庄建设规划, 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 由 ( ) 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 (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 措施, 全面规划, 严格管理、 保护、 开发土地资源, 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公民义务
B.
基本情况
C.
基本国策
D.
规章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定土地用途, 将土地分为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城市用地、 乡村用地
B.
适宜修建的用地、 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不宜修建的用地
C.
允许建设用地、 限制建设用地、 管制建设用地、 禁止建设用地
D.
农用地、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具体目标体现在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保证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B.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实施控制、 引导、 监督及违规查处等行政管理活动
C.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保证镇 (乡) 政府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
D.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保证小城镇社会、 经济、 环境整体效益的统一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经费开支
B.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C.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管理
D.
小城镇建设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自治县政府所 在地、 旗政府所在地对应的镇的建设规划
B.
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外的其他建制镇的建设规划
C.
小城镇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工作由县 (市)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D.
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 面 积、 允许建设的范围,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县政府履行建设职能时应该做好 ( ) 几点内容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处理好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B.
处理好建设与市场的关系
C.
处理好建设与农民的关系
D.
处理好土地利用与建设的关系
目前使用的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D.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促进小城镇经济、 社会发展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节约用地、 合理用地、 保护耕地的原则
D.
耕地保护优先原则
领导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 由政府提出小城镇 ( ), 并组织各有关部门参加编制 小城镇总体规划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总体规划纲要
B.
战略规划纲要
C.
建设规划纲要
D.
统筹规划纲要
根据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和 《村庄和集 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 小城镇建设规划组织编制主体包括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市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规划管理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规划管理部门
B.
县级人民政府、 相关规划管理部门以及村组织委员会
C.
县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规划管理部门、 镇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规划管理部门
D.
镇级人民政府、 相关规划管理部门以及村组织委员会
小城镇建设规划一般分为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小城镇详细规划
B.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C.
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小城镇建设布局规划
D.
小城镇详细规划和小城镇专项规划
小城镇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工作由 ( )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乡
B.
镇
C.
县 (市)
D.
省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核定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
B.
核定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 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C.
核定建设工程用地布局是否达到了用地的合理调整要求
D.
核定建设工程是否如期完工
小城镇建设工程包括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建筑工程、 市政管线工程和市政交通工程
B.
建筑工程、 市政管线工程和地下水工程
C.
建筑工程、 绿化工程和市政交通工程
D.
建筑工程、 绿化工程和地下水工程
小城镇市政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包括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审核管线的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及审核管线敷设与行道树绿化的关系
B.
地面道路 (公路) 工程的规划控制和镇区桥梁、 隧道等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C.
建筑使用性质的控制和建筑容积率的控制
D.
建筑高度的控制和建筑间距的控制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小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核发 ( ) 的制度, 简称 “一书两证”。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B.
立项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
立项书、 建设许可证、 建设验收证
D.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运用经济相关的手段, 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小城镇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 做法属于 ( ) 的规划实施管理手段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运用法制制度
B.
运用行政管理制度
C.
运用赏罚、 税收、 价格制度
D.
运用技术支持制度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 ( ), 关键是城乡产业要素自由流动。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产业振兴
B.
乡风文明
C.
治理有效
D.
生态宜居
( ) 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土地问题
B.
劳动力问题
C.
资金问题
D.
产业问题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规划滞后于建设, 缺乏指导性
B.
功能划分混乱, 布局不合理
C.
规划缺乏特色, “千镇一面” 的现象突出
D.
规划管理的意识淡薄, 重视程度不够
小城镇经济发展管理的问题主要有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布局分散, 难以产生聚集效应; 规模过小, 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B.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应有的环境保护规划
C.
功能划分混乱, 布局不合理
D.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导致规划与建设相脱节
对于小城镇经济发展建议,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乡镇企业改变分散的空间布局, 向小城镇聚集发展
B.
乡镇要做好产业规划, 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C.
乡镇要以城镇化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D.
以人为本, 做好配套服务
对于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B.
新型城镇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C.
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作用是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D.
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作用是实现城乡产业要素自由流动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与筹措方式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政府财政预算内投资
B.
城市建设专项资金
C.
土地有偿出让金
D.
商业融资
我国小城镇的大发展始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 而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 工作则始于 ( ) 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后。
单选题 (3 分) 3分
A.
1986 年
B.
1987 年
C.
1988 年
D.
1984 年
完善的 ( ) 是土地有效开发利用和高效配置的最佳保障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市场体系
B.
供给体系
C.
分配制度
D.
使用制度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的是 (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部分小城镇道路建设落后
B.
大多数小城镇的环境卫生设施基础十分薄弱
C.
部分小城镇路面硬化率低, 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D.
公共设施和商业营业网点不足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管理环节主要包括规划编制的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实施管理
B.
组织管理
C.
协调管理
D.
评议管理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的管理特征包括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是一种法治行为
B.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是政府意志的体现
C.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过程
D.
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小城镇规划实施管理主要包括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小城镇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B.
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管理
C.
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D.
小城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有 (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推进农村人口现代化, 并促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民收入
B.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
加快工业发展, 促进资源集聚
D.
促进工业规模化, 推动农民转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