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宿州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

经济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A、正确
B、错误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A、正确
B、错误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A、正确
B、错误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正确
B、错误

3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是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始的。
A、正确
B、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五四运动 
D、
十月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革命对象不同 
B、
革命动力不同
C、
革命前途不同 
D、
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新三民主义 
B、
三民主义 
C、
孙中山三大政策 
D、
反对北洋军阀

8
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入低潮的标志是( )。
A、
香港海员罢工失败
B、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失败
C、
广州沙面工人罢工失败
D、
“二七”大罢工失败
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新三民主义同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的内容有( )。
A、
反帝要求 
B、
民权全民共有 
C、
平均地权 
D、
无产阶级领导 
E、
节制资本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 )。
A、
外来侵略 
B、
封建专制 
C、
陈腐观念 
D、
迷信盲从 
E、
歧视妇女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
A、
正确的革命道路 
B、
明确的革命对象
C、
科学的指导思想 
D、
坚强的领导核心
E、
崭新的奋斗目标
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A、正确
B、错误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A、正确
B、错误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A、正确
B、错误
近代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是不同的。
A、正确
B、错误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是( )。
A、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大 
D、
中共十二大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二是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涉及农村( )的调整问题。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直接相关的背景性历史事件( )。
A、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B、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C、
2001年中国“入世” 
D、
2003年抗击“非典”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 )。
A、
组织路线问题 
B、
思想路线问题
C、
政治路线问题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C、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E、
中国入世谈判成功,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包括( )。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E、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着手的;而经济改革,又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
A、正确
B、错误

5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A、正确
B、错误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开始了实践探索。
A、正确
B、错误

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目标。
A、正确
B、错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是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5
中共十五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A、正确
B、错误

5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沈崇事件”,是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内容的“五二〇”运动的导火线。
A、正确
B、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正确
B、错误

5
我国经济已由( )阶段转向( )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
高速增长 高水平发展
B、
高速发展 高水平发展
C、
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D、
高速发展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
A、
合理化
B、
信息化
C、
现代化
D、
科学化
党的( )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
A、
思想建设
B、
组织建设
C、
政治建设
D、
作风建设

5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在( )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八大
D、
党的十九大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稳居世界第二位。
A、
114.4万亿元
B、
105.7万亿元
C、
107.5万亿元
D、
109.7万亿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
A、
中国梦的提出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间( )
A、
2012年12月
B、
2013年3月
C、
2014年6月
D、
2016年9月

5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
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D、
开放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社会主义发达国家水平
D、
社会主义科技强国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不平衡
B、
不平衡不全面
C、
不充分
D、
不平衡不充分
从( )到( ),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A、
2020年 2035年
B、
十九大 二十大
C、
二十大 二十一大
D、
2035年 本世纪中叶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 )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E、
生态文明建设
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 )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A、
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依法治国
D、
经济建设

8
四个自信包括( )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 )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