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

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
A. 6 ;
B. 8;
C. 10 ;
D. 12;
下列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
A. 气候条件;
B. 土壤条件;
C. 经济条件;
D. 作物类别
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 延长;
B. 缩短 ;
C. 保持不变;
D. 不可预测
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
A. 引种;
B. 杂交育种;
C. 回交育种;
D. 诱变育种;
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 )更为重要。
A. 平均优势;
B. 对照优势 ;
C. 超亲优势;
D. 营养优势
改良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效果好,把握较大的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回交育种;
D. 倍性育种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 )。
A. 半致死剂量;
B. 半致矮剂量;
C. 临界剂量;
D. 极限剂量;
( )是使野生植物引为栽培植物。
A. 广义驯化;
B. 狭义驯化;
C. 广义引种;
D. 狭义引种;
不完全双列杂交可配成( )个组合。
A. (n-1)2/2 ;
B. (n-2)2 ;
C. n(n-1)/2 ;
D. D. n2/2
群体内按统一标准,群体间按多项标准选择,其方法为( )。
A. 集团选择法;
B. 改良混合法;
C. 衍生系统法;
D. “一粒传”混合法 ;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
棉花的繁殖方式是( ),它是( )作物,鄂杂棉10号是( )品种。
A. 无性繁殖、常异花授粉、自交系品种;
B. 有性繁殖、常异花授粉、自交系品种;
C. 无性繁殖、异花授粉、自交系品种;
D. 有性繁殖、常异花授粉、杂交种品种;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 达尔文 ;
B. 孟德尔;
C. 摩尔根;
D. 瓦维洛夫 ;
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 延长 ;
B. 缩短;
C. 保持不变;
D. 不可预测 ;
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分离的世代是( )。
A. Fl ;
B. F2 ;
C. F3;
D. F4;
E. F5;
同源多倍体较二倍体具有( )特点。
A. 某些器官增大或代谢产物含量提高;
B. 某些器官减小或代谢产物含量提高;
C. 某些器官增大或代谢产物含量降低 ;
D. 某些器官减小或代谢产物含量降低;
质核互作不育型通过三系配套繁殖杂交种,其恢复系的基因型应为( )
A. N(RfRf);
B. S(RfRf);
C. N(rfrf);
D. S(rfrf) ;
( )对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 )能抗多个或所有小种。
A. 水平抗性、水平抗性 ;
B. 水平抗性、垂直抗性 ;
C. 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D. 垂直抗性、垂直抗性;
( )和( )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A. 遗传、变异;
B. 选择、重组;
C. 选择、突变;
D. 遗传、选择 ;
RFLP是以( )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RAPD是以( )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
A. PCR、分子杂交;
B. 分子杂交、PCR;
C. 分子杂交、分子杂交;
D. PCR、PCR
有下列三个小麦品种:甲 (早熟、抗病)、乙( 矮秆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根据我区条件,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比较合理的三交方式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乙╳甲)╳丙
系统育种时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即可得到性状整齐一致,稳定遗传的新品系的作物群体是
A. 自花授粉作物
B. 常异花授粉作物
C. 异花授粉作物
D. 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
多次单株选择适用于
A. 自花授粉作物杂种后代
B. 常异花授粉作物
C. 异花授粉作物
D. 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
农作物品种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性(DUS)是指
A. 特异性
B. 稳定性
C. 经济性
D. 一致性
E. 丰产性
远缘杂交的困难是
A. 杂交不孕
B. 杂种不育
C. 疯狂分离
D. 都不是
凡从事农作物种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特有()方可经营。
A. 种子生产许可证
B. 种子经营许可证
C. 营业执照
D. 种子质量合格证
报审品种必须经过连续()年的区域试验
A. 1-2
B. 2-3
C. 3-4
D. 2 年以上或2年
远源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为( )
A. 分离规律不强
B. 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趋向
C. 分离世代长、稳定缓慢
D. 分离规律强
E. 分离世代短
利用杂种优势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A. 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B. 双亲优缺点互补
C. 异交结实率高
D. 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E. 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雄剂
系谱法育种的特点是( )
A. 从F2进行严格的选择
B. 分离世代不选择
C. 对质量性状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D. 在同等土地面积上可保留更多多样化类型的植株
E. 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的优系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主要有( )
A. RFLP
B. RAPD
C. SSR
D. AFLP
E. EST
群体内遗传改良的方法有( )
A. 混合选择法
B. 改良穗行法
C. 半同胞轮回选择
D. 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E. 全同胞轮回选择
从种子遗传特性看,影响种子贮藏达到生命的内在因素是()
A. 种皮结构
B. 种皮保护功能
C. 种子化学成分
D. 种子的生理状态
水分在种子中的存在形态有()
A. 自由水
B. 结合水
C. 游离水
D. 束缚水
田间检验时期以品种特征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为宜,主要分()期进行检验
A. 苗期
B. 拨节期
C. 开花期
D. 成熟期
生产原种的对象是()法
A. 大面积推行品种
B. 准备推广的新品种
C. 任何品种
D. 还未经审定的新品种
生物学混杂是()作物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A. 自花授粉
B. 异花授粉
C. 常异花授粉
D. 无性繁殖
在种子胚部存在较多的蛋白质是()
A. 贮藏蛋白质
B. 结构蛋白质
C. 酶蛋白质
有下列三个小麦品种:甲 (早熟、抗病)、乙( 矮秆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根据我区条件,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比较合理的三交方式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乙╳甲)╳丙
多次单株选择适用于( )
A. 自花授粉作物杂种后代
B. 常异花授粉作物
C. 异花授粉作物
D. 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
系统育种时,需要多次单株选择方能获得整齐一致稳定遗传的品系的作物群体是()
A. 自花授粉作物
B. 常异花授粉作物
C. 异花授粉作物
D. 无性繁殖作物在无性繁殖时
下列不是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株行
C. 品系
D. 株系群
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不能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A. 任何一个亲本
B. 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C. 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
D. 表现一般的亲本
用系谱法对杂交后代处理时,做法错误的是
A. 一直选优良单株种植,直到株系稳定一致
B. 一代单株种植,一代混合种植,直到稳定一致
C. 一直混合种植,到后期世代选一次单株出现稳定一致株系为止
测定特殊配合力是,不能作为测验种的是
A. 遗传基础纯合的群体
B. 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
C. 品种群体
下列哪项不是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
A. 基因重组与基因积累
B. 基因积累与基因互作
C. 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
D. 基因积累与基因连锁
下列品种不属于群体品种的是
A. 自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
B. 玉米单交种
C. 水稻恢复系
D. 小麦常规品种
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的遗传特点是
A. 天然异交率高
B. 天然异交率低
C. 品种遗传基础复杂
D. 品种遗传基础简单
E. 自交衰退严重
种子干燥的方法有()两种
A. 自然干燥
B. 热空气干燥
C. 自然风干燥
D. 机械干燥
育种上对优良自交系的基本要求是
A. 具有优良的农艺性
B. 遗传纯合度高
C. 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高
D. 具有优良的繁殖与制种性状
E. 适应性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