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兽医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谈到阴阳学说时,指出,阴阳者( )。
A. 天地之道
B. 万物之纲纪
C. 变化之父母
D. 生杀之本始
E. 阴阳平衡
中兽医基础理论中五行的“行”指( )。
A. 材料
B. 变化
C. 状态
D. 运行
E. 特点
五行关系类型中,属于病理关系的包括( )。
A. 生
B. 克
C. 母子相及
D. 乘
E. 侮
机体“精”的概念,可以涵盖( )。
A. 精液
B. 痰
C. 液
D. 血
E. 津
奇恒之腑包括( )。
A. 脑
B. 髓
C. 大肠
D. 膀胱
E. 胆
与津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包括( )。
A. 胃
B. 小肠
C. 膀胱
D. 大肠
E. 肺
肝脾不和的原因包括( )。
A. 肝气不舒
B. 肝气疏泄过度
C. 脾虚
D. 脾运化过度
E. 情绪不良
下列疮疡表现属阴证的有( )。
A. 疮形平塌
B. 疮形散漫无明显边际
C. 疮疡分泌物白浊粘稠
D. 疮形高肿
E. 脓汁如淘米水
十八反中,甘草反( )。
A. 甘遂
B. 海藻
C. 巴豆
D. 芒硝
E. 大戟
下列收涩药物中,兼能生津的包括( )。
A. 诃子
B. 牡蛎
C. 石榴皮
D. 乌梅
E. 五味子
金元四大家的学派包括( )。
A. 伤寒派
B. 补土派
C. 养阴派
D. 温病派
E. 攻邪派
下列成对关系中,前者属阳、后者属阴的包括( )。
A. 雄性、雌性
B. 机体腹侧面、机体背侧面
C. 机体浅表、机体深层
D. 中兽医的脏、中兽医的腑
E. 机体下部、机体上部
中兽医“经络”的概念( )。
A. 指明机体内部联络的模式
B. 表明机体的整体性
C. 包括机体的一切结构
D. 是体内一类特殊的组织结构
E. 包括内属脏腑和外连体表部分
津液对机体的作用,包括( )。
A. 濡润机体
B. 转运废物
C. 提供动力
D. 联络协调
E. 传导信息
中兽医“胃”的概念,可以涵盖( )。
A. 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
B. 和缓、从容、稳定的征象
C. 位于食道与小肠之间的实形器官
D. 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E. 整个消化道的器官
心气虚、心血虚的共同表现包括( )。
A. 心悸
B. 舌色淡
C. 倦怠无力
D. 神志昏迷
E. 心烦
湿邪可引起的表现包括( )。
A. 身体重
B. 剧烈疼痛
C. 思维迟钝
D. 水饮聚积
E. 排出物黏腻
辛味的药效作用包括( )。
A. 发散解表
B. 开痰
C. 化湿
D. 理气
E. 清热
过用甘味药味的不良反应包括( )。
A. 生湿腻脾
B. 阻碍药物释放速度
C. 耗散阳气
D. 降低代谢
E. 损伤血络
十八反中,乌头反( )。
A. 附子
B. 半夏
C. 栝楼
D. 人参
E. 大枣
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人兽通用的官修药典。
金元时期,卞宝在《痊骥通玄论》中提出了“胃气不和,则生百病”的兽医脾胃发病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既是中医、中兽医在哲学层面的指导,也是借来说理的工具。
机体“精”的概念泛指机体内一切物质属性。
津聚而有形,流注于腔道内;液弥散无形,浸淫于组织内。津液可以互化,津液一体。
中兽医“气”的概念,有时指无形,有时指有形。
机体的精与气是互为依托的。
胃喜润恶燥。
胃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形成胆汁。
心开窍于小肠。
血中的津液不足,典型表现可见动物舌色偏淡。
心火下移小肠,可见尿黄。
心与小肠相表里,均位于上焦。
肾开窍于二阴
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之间通过相互斗争,维持平衡。
在肾阳虚的动物,常见倦怠、畏寒,常由肾阴过亢造成。
心肾不交的动物,可见睡眠不安。
肝开窍于胆
脾虚可引起便秘,虚证可导致实象。
十八反是配伍禁忌,临证处方时,方中不可出现反药同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