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检验学基础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损害所致的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有关缺铁性贫血,错误的叙述是()
A.以小红细胞为主
B.以低色素性红细胞为主
C.可见环形红细胞
D.红细胞大小不一
E.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
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Hb浓度间的关系为()
A.红细胞数量与Hb浓度平行减少
B.红细胞数量减少比Hb浓度减少更明显
C.红细胞数量减少,而Hb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D.Hb浓度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
E.Hb浓度升高,红细胞数量减低
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
A.MCV<80fl
B.MCH<27pg
C.MCHC340g/L
D.Hb95g/L
E.RBC3.5×1012/L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不包括()
A.慢性肝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尿毒症
D.慢性失血
E.肾病综合征
属于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外周血片中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的疾病是()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类白血病反应
D.红白血病
E.白血病
关于有核红细胞,正确的说法是()
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
B.刚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少量
C.外周血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骨髓纤维化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
E.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
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
A.恶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Hb主要为()
A.还原Hb
B.高铁Hb
C.硫化Hb
D.碳氧Hb
E.氧合Hb
被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的是()
A.AHD575测定法
B.沙利氏法
C.SLS法
D.HiCN法
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贫血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Hb病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浸润所致贫血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E.多发性骨髓瘤
不会引起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因素是()
A.兴奋
B.恐惧
C.高气压
D.剧烈体力劳动
E.冷水浴
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A.妊娠中期
B.多汗
C.冷水刺激
D.恐惧
E.新生儿
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A.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00天
B.正常成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
C.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坏
D.红细胞膜表面带正电荷
E.晚幼红细胞丧失分裂能力
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A.成人约3~4L
B.约占成人体重的7~9%
C.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所含红细胞的百分比
D.健康人血液pH值为7.35~7.45
E.血浆渗量为290~310mOsm/kgH2O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是()
A.厚薄适宜
B.头体尾明显
C.细胞分布要均匀
D.血膜边缘要整齐
E.血膜长度占载玻片长度的3/4左右
不宜用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标本是()
A.EDTA-K2抗凝血
B.未经抗凝的新鲜静脉血
C.枸橼酸钠抗凝血
D.肝素抗凝血
E.草酸盐抗凝血
影响血涂片质量的原因是()
A.Hct高于正常
B.推片用力不匀
C.用未处理的新玻片
D.冬天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E.将刚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之迅速干燥
造成计数室内血细胞分布不均的原因包括()
A.充液前细胞悬液混匀不充分
B.稀释倍数不准
C.充液过多
D.产生气泡
E.充液后盖片被移动
关于改良Neubauer氏计数板的结构,正确的叙述是()
A.整个计数池被划成9个大方格
B.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成25个中方格
C.每个中方格用双线划成16个小方格
D.每个大方格加上盖玻片后容积为0.1mm
E.每个小方格面积均为1/400mm2
可影响手工法计数血细胞的结果是()
A.吸血快速
B.用力挤压
C.吸管内有残余酒精
D.充液过多
E.产生气泡
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
A.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B.血细胞比容是一项相对值
C.其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
D.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E.还可用来推断贫血疗效观察
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
A.5min
B.10min
C.20min
D.25min
E.30min
凝血试验,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
哪一凝血因子不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
A.FactorXI
B.FactorVIII
C.FactorXII
D.FactorIX
E.FactorVII
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
A.所有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E.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尿蛋白超过多少,尿试带法白细胞检查可出现假阴性()
A.0.01g/L
B.0.1g/L
C.1g/L
D.2g/L
E.5g/L
与尿亚硝酸盐试带法测定无关的因素是()
A.感染细菌种类
B.食物种类
C.尿液在膀胱中贮留时间
D.标本放置时间、标本是否被污染
E.光照
有关尿酮体试带法测定,错误的叙述是()
A.尿液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
B.与乙酰乙酸反应敏感
C.与丙酮产生紫色反应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可呈
E.β-羟丁酸也参与反应
干化学法测定球蛋白的敏感性约为清蛋白的()
A.100倍
B.10倍
C.1倍
D.1/50~1/10倍
E.1/100~1/50倍
当尿pH≥7时,应在尿比密试带法测定结果上加上()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E.0.005
关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错误的描述是()
A.RDW比Price-Jones曲线更准确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
B.95%以上的缺铁性贫血RDW正常
C.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
D.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RDW基本正常
E.RDW结合MCV可以进行新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用于描述()
A.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血细胞比容的大小
C.Hb浓度异质性
D.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E.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
患者外周血涂片示红细胞较小、中心淡染,RDW为18.6%,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按贫血的MCV/RDW分类法,缺铁性贫血属于()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C.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D.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E.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为:MCV75fl,MCH22pg,MCHC293g/L,最可能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尿毒症
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为:MCV78fl,MCH26pg,MCHC333g/L,该患者贫血可能是()
A.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D.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患者MCV、MCH、MCHC均小于正常,最可能是()
A.慢性肝病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慢性失血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MCV、MCH均升高,而MCHC却正常,最可能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慢性失血性贫血
C.急性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指数为()
A.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B.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C.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D.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E.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关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错误的叙述是()
A.正常人的参考范围是320~360g/L
B.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升高
C.正常细胞性贫血时正常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降低
E.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
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正确的叙述是()
A.MCH是指平均每升RBC所含的Hb浓度
B.MCV是指每个RBC的平均体积
C.MCHC是指每个RBC的平均Hb量
D.MCHC单位为pg/fl
E.红细胞的三个平均指数都是直接测定出来的
成人RDW的参考值范围为()
A.≤11.6%
B.0%~12.6%
C.0%~14.6%
D.11.6%~14.6%
E.>14.6%
慢性失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是()
A.大细胞性贫血
B.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血细胞比容降低见于()
A.大面积烧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严重腹泻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慢性心肺疾患
被WHO推荐为Hct测定的首选常规方法是()
A.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B.温氏(Wintrobe)法
C.比重测定法
D.微量高速离心法
E.放射性核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