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基础


下列属于从治法的有( )

A、
寒因寒用
B、
虚则补之
C、
热者寒之
D、
通因通用
E、
因人而宜


“通因通用”不适用下理哪种?( )

A、
肾虚泻泄
B、
脾虚泻泄
C、
肠虚滑脱
D、
食积泻泄
E、
阴虚便秘


0
既病防变主要包括( )

A、
早期诊治
B、
控制病传
C、
早期隔离
D、
加强锻炼
E、
调养脾肾


下列属于中医基本治则的是( )

A、
扶正祛邪
B、
治标治本
C、
正治反治
D、
调理脏腑
E、
治未病


下列哪项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

A、
顺应自然
B、
预防疾病
C、
调养脾胃
D、
保精护肾
E、
形神共养


自然环境与衰老之迟早没有关系

A、正确
B、错误

中医学的治疗原则中包括三因制宜

A、正确
B、错误


阳中求阴的治法用于治疗实热证

A、正确
B、错误


当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可采取先治标后治本 的治疗原则

A、正确
B、错误


虫积日久,正虚较甚者,治疗时应先扶正后祛邪

A、正确
B、错误


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E、
气血不足


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

A、
风邪
B、
火邪
C、
湿邪
D、
暑邪
E、
内风


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 )

A、
子宫脱垂
B、
腰腹胀满重坠
C、
里急后重
D、
久利脱肛
E、
阴虚证


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

A、

B、

C、

D、

E、



0
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

A、
脾气虚
B、
脾肺气虚
C、
肺肾气虚
D、
心气虚
E、
胃气虚


饮食致病的原因有:( )

A、
过饥
B、
嗜异物
C、
过饱
D、
中毒
E、
偏嗜

0
属阴邪的病邪有:( )

A、
风邪
B、
寒邪
C、
燥邪
D、
暑邪
E、
湿邪


0
瘀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A、
气虚
B、
血寒
C、
血热
D、
血虚
E、
气滞


10
“亡阳”的危重证候可表现为:( )

A、
神疲
B、
脉微欲绝
C、
大汗淋漓
D、
肌肤手足逆冷
E、
倦卧


10
邪正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 )

A、
疾病阴阳转化的病机
B、
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C、
疾病的表里转化的病
D、
疾病的寒热转化的病机
E、
病证的虚实变化


虚证是以正气虚损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 反映。

A、正确
B、错误


4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

A、正确
B、错误


0
所谓内生“五邪”是致病因素,而是 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 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A、正确
B、错误


疠气的致病特点有发病急聚; 传染性强;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A、正确
B、错误


4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引发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A、正确
B、错误


6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C、
《黄帝内经》
D、
《千金要方》
E、
《神农本草经》


6
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是:

A、
730种
B、
365种
C、
840种
D、
240余种
E、
100余种


6
传统上认为某药产于某一地区药材质量最好,而被普遍重视,这种药材一般是指:

A、
特产药材
B、
名产药材
C、
稀有药材
D、
道地药材
E、
贵重药材


金银花的采收应在:

A、
含苞欲放时
B、
花刚开放时
C、
花盛开时
D、
果实成熟时
E、
A.果实未成熟时


朱砂入药的正确炮制方法是:

A、

B、

C、

D、
水飞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B、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
C、
中医学受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D、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E、
中医学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


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

A、
《诸病源候论》
B、
《伤寒杂病论》
C、
《黄地内经》
D、
《难经》
E、
《神农本草经》


中医的辨证包括:( )

A、
病变的过程
B、
病变的原因
C、
病变的部位
D、
病变的性质
E、
邪正的关系


成书于宋代的本草著作是:

A、
《神农本草经》
B、
《开宝本草》
C、
《证类本草》
D、
《本草经集注》
E、
.《本草纲目》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证的是(   )

A、
水痘
B、
麻疹
C、
风寒犯肺
D、
头痛
E、
恶寒


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A、正确
B、错误


0
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病。

A、正确
B、错误


4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A、正确
B、错误


0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A、正确
B、错误


4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