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新乡学院中国文化概论

儒家治国最高理想是小康社会(1.0分)
儒家的天人合一是道德意义上的,佛教的天人合一是境界意义上的,而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是自然意义上的(1.0分)
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0分)
商朝的第一个王是盘庚,迁都殷(1.0分)
盘庚迁殷后,商朝在盘庚之后共经历11位君王,共延续了254年(1.0分)
汉初黄老思想盛行的根本原因原因是统治者宽仁(1.0分)
四端是儒家认为人应有的四种德行(1.0分)
乡射礼结束后,大家喝酒,一般宾先行,主动离开(1.0分)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0分)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1.0分)
《生民》是《诗经》中叙述开国史诗中的第一篇作品(1.0分)
汉武帝实行推恩制(1.0分)
考古发现,远古的帝王大都是神职人员(1.0分)
墨子是政客出身(1.0分)
红山文化里有许多非常精致的玉器,另外,祭祀也是红山文化非常重要的特点(1.0分)
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是秦朝政治制度(1.0分)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1.0分)
殷商人崇拜的玄鸟就是燕子(1.0分)
儒家观点是没有缺陷的(1.0分)
中世纪的欧洲处于黑暗时期,各方面的发展都较为落后,甚至有倒退的地方。所以中世纪对于欧洲文明的形成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1.0分)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分封的土地拥有继承权(1.0分)
周武王时期,郑州称“郑国”(1.0分)
《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0分)
我国在周代的时候也有戏剧的萌芽(1.0分)
古代贵族对其下民众的态度是一种家族观念的反应(1.0分)
孔子周游列国12年(1.0分)
一般认为,先秦时期的氏成为古代贵族的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用以区别子孙的世系(1.0分)
孔子去世于公元前479年(1.0分)
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1.0分)
“良知”“良能”是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提出的人性论概念(1.0分)
鲁国从大汶口文化一直到龙山文化都很发达(1.0分)
礼乐文明是一种尊重人情的文化体系(1.0分)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1.0分)
墨家组织的成员多为隐士阶层(1.0分)
踩大脚印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1.0分)
西汉七国之乱是以楚国为首(1.0分)
西藏青铜器的出现时代较晚,目前该地区考古发现出土的青铜器最早距今2500年左右(1.0分)
周武王是西周的创立者(1.0分)
司法不公对民心维系关系不大(1.0分)
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的法治为指导思想(1.0分)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玄学家(1.0分)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1.0分)
《礼记·曲礼上》认为君子需要“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1.0分)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大,以儒家思想为体,兵家思想为用(1.0分)
汉初采用黄老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1.0分)
在《尧典》中就出现中国历法的影子(1.0分)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1.0分)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出《礼记•中庸》(1.0分)
中国古代监狱产生于夏代(1.0分)
欧洲最早的青铜器产生于希腊(1.0分)